內地主要財經報章頭版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各地區各部門奮力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戰====================步入8月,距離「十四五」規劃收官不足半年。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幹字當頭、迎難而上,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戰。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蓄勢待發=============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近期將加快報批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地已陸續就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召開相關會議,以期搶抓政策紅利。同時,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新增專項債在內的政府債券發行也有望加快。業內人士預計,多因素支撐下,下半年基建投資將回升,繼續發揮托底經濟作用。
累計發行規模突破1萬億元,熊貓債市場空間持續拓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今年以來銀行間市場熊貓債發行規模為1166.50億元。截至目前,熊貓債累計發行規模已突破1萬億元。專家表示,近年來,熊貓債發行主體不斷豐富,發行人數量穩步攀升,持續獲得國際知名機構青睞,熊貓債市場深度廣度不斷拓展。
《上海證券報》
下半年貨幣政策如何發力穩增長?降準降息均有空間=======================近期召開的多個會議「定調」下半年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一大「主角」,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可能盯住哪些目標,又面臨哪些掣肘?為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貨幣政策在總量、價格、結構上還將如何發力?業內專家認為,宏觀經濟形勢、銀行息差水平、宏觀槓桿率水平、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等因素,可能影響我國下半年貨幣政策操作的「相機抉擇」。貨幣政策有望在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等方面進一步發力。降準降息均有操作空間和落地可能性。
「真金白銀」積極入市,資金共振趨勢或延續====================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逐步提升,多路資金正在積極入市。業內人士認為,在「險資先行」後,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有望成為下半年的重要邊際力量,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共振趨勢或延續。愈來愈多的增量資金選擇借基入市。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近兩周,滬深兩市股票型ETF的周淨申購份額分別超過60億份、50億份。同時,7月,權益類(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新發規模也達到347億元,較6月的292億元增長18.8%。
跳出戰略趨同「陷阱」,保險業「反內捲」須多方協同發力==========================戰略同質化,手續費惡性競爭,低價競爭,無序擴張,詆毀同業--惡性競爭困擾保險行業久矣。「反內捲」不僅是監管部門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不少保險機構的呼聲和期盼。
《證券時報》
7月新基金募資再超千億,權益類基金發行將回暖=====================7月,受浮動費率改革等影響,投資者認購公募新發基金的熱情持續高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135隻新發基金合計募資1048.68億元,排在今年新發基金月度募資規模第二位,是今年第三個募資規模超千億元的月份,3月、6月新發基金募資規模分別為1040.78億元和1248.03億元。7月,浮動費率改革持續推進,顯著提振了新發基金市場的活力。首批2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合計募集資金258.65億元,有效認購戶數達到26.15萬戶。7月24日,第二批12只浮動費率基金獲批。
能源轉型的中國力量:實探全球最大綠色合成氨單體項目=========================氫能被全球視為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在吉林大安,全球最大綠色合成氨單體項目建成投產。作為國家清潔低碳氫能示範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百大工程,該項目創下「綠氨規模、混合制氫規模、直流微網和固態儲氫」等四項全球之最,並成功破解多項難題,為世界能源轉型貢獻了中國力量。日前,證券時報記者赴項目現場實探,看到綠氨裝車已啟運,有序發往下游應用市場。
精耕普惠金融沃土,書寫長江證券特色答卷===================從綠色債券精準滴灌鄉村產業,到「尋味長江」重塑農產品價值鏈,長江證券以金融專業與責任擔當,在廣袤鄉野間寫就一份普惠金融的特色答卷。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作出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戰略部署,普惠金融作為其中關鍵篇章,承載著推動金融服務均等化、助力共同富裕的時代使命。長江證券深刻把握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提升」與「發展可持續性兼顧」的核心內涵,將其融入企業戰略基因,聚焦鄉村地區、中小微企業等傳統產業薄弱環節。
【你點睇?】美國全球徵收新關稅,轉口貨物收額外40%關稅,你認為中美誰贏了?►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