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法現》6月下旬,港府接連拋出兩記震撼彈。先有第二份虛擬資產政策聲明,正式
以「LEAP」四大支柱為香港的數碼資產定調;旋即財庫局與證監會再聯手發表兩份諮詢文件
,分別針對虛擬資產買賣與託管服務建立獨立牌照制度。
有關虛擬資產買賣牌照,市場原本以為會由香港海關監管並只監管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怎料
新框架將由被視為更加嚴謹的證監會監管,並把實體門店、純線上平台,以至混合模式的所有虛
擬資產買賣一網打盡。從此,只要「以業務方式」撮合或完成虛擬資產交易,均需向證監會領牌
或註冊。而散戶可接觸的代幣嚴限於高流動性大型幣及本地發牌穩定幣,代幣審查委員會亦成為
必備配置。
財務門檻同樣水漲船高:買賣牌照要求最少五百萬港元實繳股本,並維持至少三百萬流動資
本;託管牌照更須實繳股本一千萬股本。若營運者同時自持私鑰,還要像之前艱辛地拿到牌照的
虛擬貨幣交易所一樣聘請外部評估員,讓證監會深入審視冷熱錢包分層、多重簽署和災難復原計
畫等。反之,不自行持鑰而轉委第三方的託管人,亦得遵守類似證券受託人第十三類活動的監督
責任。對不少初創來說,「資本+科技+合規」三重考驗可謂步步進逼。
更具殺傷力的是「零過渡期」。現行OTC經營者、基金經理以至任何想涉足虛擬資產的新
舊持牌中介,若欲在新制度下繼續服務客戶,勢必要重新遞表。現時已經由證監會發出的虛擬資
產升級的一號和九號牌照亦沒有豁免。雖然證監會承諾為現有持牌機構開闢快捷通道,但風險管
理、保險及IT系統的補件並非朝夕可就。
話雖如此,筆者將目光放遠,本地虛擬資產生態一直缺乏一個完善的「獨立託管」這塊拼圖
(香港甚至對一般資產的獨立托管都沒有完整的法律框架),機構投資者苦無安全存管渠道。虛
擬資產託管牌照一旦落地,有望吸引國際托管巨頭與本港銀行組成合資平台,配合政府推動的代
幣化債券、基金,資金池將隨之擴張。換言之,嚴監管並非一定扼殺創新,而是為資金提供可信
的「登月發射台」。
諮詢期至今年8月29日結束,當局勢必在年底前草擬條例文本。對從業者而言,及早完成
gap analysis、啟動與證監的預申請會議,將決定來年能否「保牌轉身」。在全球
監管收緊的大潮下,香港此番「LEAP Forward」既展示決心,也為行業樹立新標準
。若能在合規路徑上跑贏對手,下個升浪或許就在不遠處。《香港執業律師 陳政匡╱陳卓彤》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專訪》陸叔:ATMXJ邊隻要買邊兩隻要避,泡泡瑪特點部署► 立即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