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股價屢創新高,投資者開始展現對相關股票估值過高的擔憂,甚至引來央行政策制定者及個別交易所對相關股票估值過高提出警惕,究竟高估值是泡沫還是「貴得有道理」呢?
近年來,人工智能模型有突破性發展,功能由聊天到繪畫、影片生成,模型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對算力的需求,對人工智能晶片、數據中心及雲服務等相關基建需求甚殷。
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潛力巨大,應用日益廣泛,其中一個重要趨勢是由工具逐步演變成有自主決策能力的「智能體」,例如中、美、日國家等已成功研發人工智能機械人,雖然技術還在初步階段,只能執行簡單的指令,不過隨著未來人工智能的進步,可望實現更多複雜的指令,代替部分人類的工作。
另外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人工智能推動的生活支援,例如自動駕駛技術亦漸趨成熟,開始落地實施;從現有的智能家居,甚至有望實現未來的智能化管理社區。對企業而言,不少企業引入人工智能的支援,有助簡化部分工作程序,提升生產力。
科技企業亦加入人工智能協助研發,例如藥企引進人工智能運算藥品的成份、比例及效果,大大提升研究效率。這些發展方向,對算力基建及模型的功能的要求極高,推動了市場對人工智能概念的熱情持續高漲,同時帶動相關股票的股價屢創新高,其估值亦持續高企。
人工智能熱潮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向相關股票,整體行業的估值指標已遠超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以發展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半導體行業為例,標普500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行業指數的預測市盈率平均為29倍左右,遠高於十年平均水平的19倍,溢價超過五成。有趣的是,龍頭晶片生產商的預測市盈率則為32倍左右,仍低於十年平均水平的35倍。
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盈利表現自2024年推出人工智能晶片後持續處於高速增長,預計今年是連續第二年增速達50%以上,而且企業對訂單的增長展望亦不斷上調。美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盈利近年可持續保持強勁增長,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其毛利率極高,整體相關產業高達五成,半導體行業毛利率更接近六成,這歸功於其技術的領先及商業模式的優勢。
美國在算力及模型方面持續領先全球,尤其是半導體生產及設計,使相關人工智能晶片商及製造商的產品不但一直處於接近壟斷市場的狀態,其部分訂單更溢出至日韓的晶圓代工廠。此外,美國科企的商業模式傾向算力、模型及平台多層垂直整合,各領域的領導者透過合作投資、併購對上下游產業進行合併。例如由美國政府牽頭加上數家龍頭企業合資,預計耗資龐大的「星門計劃」作為大型數據中心及人工智能的基礎建設,有助鞏固美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領先全球的算力、雲服務、模型算法整合,形成了巨大的護城河效應,難以被替代。這或反映美國人工智能產業並非單純概念性的炒作,而是有實質的盈利增長及商業模式支持。
我們維持看好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資訊科技及通訊服務板塊。行業估值的持續高企,或反映市場對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潛力有相當正面的預期,導致大量資金提前押注更長遠的增長。估值偏高,難免會令投資者的神經變得更為緊張,一旦出現一些令市場不安的因素(例如美國政府的停擺,以至聯儲局息口前景的變化等),科技股便會首當其衝,令市場波幅加大。不過,在盈利強勁增長、技術持續領先及護城河效應的支持下,這種估值持續高企狀態或許不無道理,長遠若得到業績的支持,估值持續偏高的情況或可逐步消化。《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 溫嘉煒》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交所推每周股票期權新選擇,若能新增一隻作每周股票期權標的,您會選擇哪一隻?►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