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25-08-04 07:36:49

內外兼顧增信心,政策支援促轉型

  香港國際排名回升,招商引才初見成效,經濟增長整體平穩,惟內部轉型挑戰依然巨大,提振信心需要內外兼顧。港府支援受壓企業,宜紓困與升級並舉,政策制定更加細化注重不同行業需求,推動商戶敢於邁步投資轉型。

 

  本港經濟機遇與挑戰並存,第二季按年增長3.1%勝預期,惟下半年外圍變數仍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料第三季增長勢頭,尤其出口表現未必及得上第二季。

 

  就香港處於中美博弈前沿的風險,港府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積極應對,外界亦認同成效顯著。香港在《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重返三甲;在《亞洲城市國際化指數2025》勝過新加坡名列第一;《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指,本地初創企業、擁有境外母公司駐港企業去年數字均創新高。

 

  宏觀數據基本面向好,印證香港轉型大方向正確。然而成果惠及社會大多數人仍然需時,在此期間,企業與市民感受到的經濟溫差顯著。這同樣無法忽視,增加信心亦需要同時從內部著手。

 

細分不同產業,紓困升級並舉

 

  本港經濟轉型存在不平衡,金融、創科等行業漸上軌道,惟市民更常接觸的零售、餐飲等行業仍在苦苦掙扎。

 

  尖沙咀某大型商場持續結合購物與藝術的成功案例只是少數,更多的商戶面臨經營困難、需要改善資金流,同時也受制租金高昂等各種成本,未敢邁開投資轉型的步伐。

 

  特首李家超昨日表示,經濟轉型過程中,有行業做得更成功,亦有行業面對挑戰,但整體會使本港將來經濟更強大,政府會制定政策支援面對壓力的企業,包括提供資助或提供適當的勞工,令行業可以繼續運作。

 

  產業結構是系統性問題,單靠中小企業自身力量難以解決,政府的支援政策需要更注重細分產業需求,精準匹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轉型需要,紓困與升級並舉。

 

  當局宜加大對零售、餐飲等行業的轉型支援,例如考慮擴大「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適用範圍;針對不同行業調整「BUD專項基金」資助份額;在加強執法管控、防止濫用欺詐前提下,延續今年11月到期的「還息不還本」貸款安排等。

 

  世界變化急速,而且香港周邊對手環峙,港府治理亦需要加快改革創新,拆牆鬆綁精簡程序,趕上時勢。

 

  以100億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為例,構思在去年10月施政報告提出,當局今年1月徵集意見,6月正式宣布將會設立,而至上周仍在調整資助計劃,時間已過去了大半年。

 

加快改革創新,持續提升治理

 

  港府的真金白銀誠然可貴,但更重要的是迅速而清晰的產業政策。相比當局親自下場,明確的政策更能引領投資界的資金投入重點產業。這一點也值得各方均寄予厚望的北部都會區項目借鑑,莫待具體方案正式出台,企業已經押注別處。

 

  本港政府和商界、外部及內部都要同步加力,方能加快完成轉型。當局更要有歷史的視野和氣魄,研究社會分配機制,包括租金和稅制改革,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模式鼓勵創新轉型,令香港發展踏上新台階,社會整體共享成果。

【你點睇?】美國全球徵收新關稅,轉口貨物收額外40%關稅,你認為中美誰贏了?► 立即投票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榮獲2024-2025年度「數碼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三項金獎

【限時優惠$68/月】申請etnet強化版MQ手機串流報價服務 捕捉板塊輪動,提高獲利勝算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關稅戰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5

北上食買玩

Wonder in Art

理財秘笈

流感高峰期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