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將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就中美關稅博弈破冰式接觸。中信證券研究認為,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在關稅表態上漸趨緩和,核心原因是其面臨的「負向約束」(金融市場、通貨膨脹、中期選舉)逐漸逼近。該機構預計,後續中美貿易談判進程或可總結為「三步走」:首先是破冰;其次是圍繞美國如何在單邊關稅上做出讓步、如何建立對話機制進行博弈和溝通,並建立常態化對話機制;最後是圍繞雙方關切的核心問題開展持續博弈和談判。
該機構判斷,若後續中美經貿談判進入第三步,即實質性談判階段,或仍有複雜性,各類所謂「結構性改革」與所謂「非關稅壁壘」或是特朗普的主要對華交換條件。回顧特朗普上一任期,從經貿摩擦開始到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歷時22個月。
*中性情況下關稅對中國GDP拖累近1個百分點*
該機構認為,可基於上述推演做出多個情景假設,惟實際變化仍取決於雙方的經濟韌性和第三方國家的選擇,是一個複雜的動態博弈過程。中性情形下靜態測算,若假設年中開始美國將對華關稅降至60%左右,則今年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出口和GDP的拖累分別約8.4和0.9個百分點。
樂觀情形下,假設中美雙方經過談判,在今年年中和三季度末分別將關稅稅率降至60%、34%左右,根據靜態測算,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今年出口和GDP的拖累會縮小至7.0和0.8個百分點。
極端的悲觀情形下,假設中美雙方在今年內沒有達成降低關稅的成果,並且海外部分經濟體受美國影響也對中國加徵關稅以及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導致全球貿易需求放緩,根據靜態測算,美國加徵對華關稅、海外部分經濟體受美國影響也對中國加徵關稅、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三方面因素對中國今年出口和GDP的累計拖累約為17.4和1.9個百分點。
《經濟通通訊社8日專訊》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