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通車 須以安全高質贏人心
24/08/2018
在風風雨雨爭論之後,港府宣布高鐵香港段下月23日開通。負責監察的港府與負責營運的港鐵,都要將安全與服務水平做到最好,以贏取港人信心、提升高鐵的營運效率與回報。
廣深港高速鐵路可說好事多磨,由最初建議興建時對綫路和效益的爭議、收地的糾紛、到嚴重超支與延誤、甚或一地兩檢的法律爭拗,以至試行時事故與車站漏水,都難免挫損部分市民對高鐵的信心。
高鐵便捷往返 安全重中之重
在連番風雨後,港府昨宣布高鐵香港段下月下旬通車,並公布了票價、班次、路綫與車站的資料。箇中還有驚喜,一方面,由香港直達的車站,短途由原先公布的4個增至6個,長途更由14個增至38個。
搭高鐵長途車最能節省時間,長途站大增,無疑大大方便了港人北上探親、旅遊與工作。
另一方面,購買內地段車票的服務費亦由40至90港元,大減至10至30港元。雖然現時仍未能經網上購買內地段車票,只能在西九龍5個票務窗口辦理,市民期望中港能較快落實有更多購票渠道的承諾。
在票價已公布、高鐵快通車之際,現時最重要是做好兩方面準備。其一,安全是重中之重,港鐵須在通車前還餘下一個月的試行期間,巨細無遺地檢查並力減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綢繆完善的應對方案。高鐵香港段耗資844億元,以每公里計屬全球最貴造價,若發生安全意外,公眾絕不接受,並將打擊市民信心及高鐵乘客量。
其二,公帑付出了如此高興建費,車資亦達一定水平,市民當然希望能換來便捷與舒適的高質素服務。根據高鐵設計與內地乘車經驗,高速與行車平穩不是問題,且未來還有可能如內地一些高鐵綫路般提速,關鍵是準時、一地兩檢通關便捷、車站與列車上服務、交通接駁等,尤其是切勿誤點。
成為日常交通 效益豈止金錢
香港人最務實,只要安全、真的能節省時間、方便與舒適,並不介意多付一點金錢。內地民眾則更早已習慣高鐵此城際穿梭工具,若通關便捷,可預期不少往返中港者亦會乘搭。只要港人與內地民眾都漸將高鐵視為日常交通,中港又能增加更多車站與班次,高鐵不但在金錢回報上的效益,可以提高,在促進中港經貿、人文交流上,也有更大貢獻。
【你點睇?】您是否也對日本的熊出沒情況感到擔憂?立即投票,讓我們知道您的想法。► 立即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