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艱難恐更長 官商民同舟共度
02/03/2020
隨著新冠肺炎進入第二階段,即在全球多國感染及爆發,即使本港疫情能在4月或稍後告終,經濟不景恐怕較之前估計的拖延更長,港府要準備更長時間的紓困措施協助港企和市民。
外國加入搶購 要保物資供應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相信疫情在港未見頂,尤其當接滯留湖北的港人回港後,確診個案恐將上升,建議市民儲備幾個月的口罩量。由於滯留湖北的港人分批回港,加上要在兩個潛伏期即28天沒有新增確診個案,才能算疫情受控,故最樂觀估計,亦要到4月中,社會運作才能大範圍回復正常。
惟中港疫情縱能在4月中受控,但相關物資尤其防護用品仍有甚大壓力,一來口罩等物品仍要繼續使用一段時間;二來外圍疫情才剛開始,物資流向會由中港向世界各地搶購,變為外圍疫情國自己不夠用兼要向全球各地搶購。
以口罩為例,雖然各地包括本港增設口罩生產綫,但全球口罩需求急增,供不應求反而可能加劇,港府須設法確保口罩供應足夠,避免排長龍購口罩的苦況不斷重現。
本港經濟恐怕亦要承受更長時間重壓。其一,即使中港疫情受控,但疫症加重內地經濟下行,內地客外遊意慾難免受挫。而新冠肺炎在全球多國感染及爆發,包括本港第3、第4和第5位最多遊客的來源地,即美、日、韓,在疫症肆虐期,或被本港禁止入境或要強制隔離檢疫,這些國家國民外遊興致亦難免大減,令本港旅遊、零售難望生意中短期內大幅反彈。
外圍需求勢降 報復性反彈難
其二,外界本期望內地疫情受控,企業日漸復工,在中央穩經濟政策下,經濟會有報復性反彈,本港亦會受惠。惟若外圍疫情不受控,一來環球供應鏈受到新一輪打擊,二來這些國家的經濟活動受疫情拖累,進口需求恐怕亦減少,令報復性反彈不易出現。
港府先後採取了4輪撑企業保就業措施逾250億、300億元抗疫基金,和預算案各項舉措(單計一次過措施已達1,220億元)抗疫紓困,不可謂不大手筆。接下來,港府既要力讓各項措施尤其「救命錢」盡快到位,亦要因應外圍疫情拉長經濟艱難期,計算現時各項措施可支撑企業和市民多久,綢繆下一輪措施的方法、力度與出招時間。
企業和市民亦要盡本身一分力抗疫挺經濟,如5G服務最快在第二季投入服務,企業可提供更佳網上辦公、學習方案、強化網上購物體驗等,市民即使不便外出,亦可多在港企網站平台消費,各界盡量為本港經濟保溫,官商民合力同度困境。
【你點睇?】日揆言論引發中日關係惡化,當局更新外遊警示呼籲赴日提高警惕。你短期內會否赴日旅行?►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