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再發消費券 緩減重擔撐經濟
18/07/2022
第二期消費券派發在即,港府昨承諾,從寬處理覆檢申請。新冠疫情曠日持久,本港疫下第3度直接「派錢」,所能促成的額外消費,相信有所減少,但刻下百物騰貴,當局能及時紓緩普羅大眾愈益沉重的生活擔子,仍然有助本地抗衡內外變數,撐住經濟復甦勢頭。
衣食住行皆貴 補助生活必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網誌指出,至今接獲約3萬個覆核呈報,將以寬鬆態度,方便他們證明仍在港定居。正如他分析,外圍通脹高企及加息壓力上升正困擾環球經濟,增加了本港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倘能簡單快捷地讓已回流人士,一樣如期在下月7日領取餘下的消費券,相信也是各方、特別是零售商所樂見。
從經濟效益來看,官方補助如可鼓勵市民斥資在港額外消費,可達致最理想的乘數效應,但數據顯示,本地零售銷售貨值僅在4月派發首期5,000元時,短暫反彈11.7%,5月已是轉升為跌1.7%。新一期款項對整體市道勢難起立竿見影之效,但能略紓緩各界生活擔子,特別是讓基層用來幫補日常開支,毋須太過節衣縮食,已可算德政。
多得內地充足穩定且價格相宜的副食品供應,本港是環球少數尚算勒住通脹的地方,美滙強勢亦意味港元擁有較強購買力。有別歐美通脹等閒破8%,本港5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僅升1.2%,料周四公布的6月數字大概相若,惟那與升斗市民日常體驗,有着落差。
在衣食住行每個範疇,大家似乎無一不感到更沉重的通脹壓力。劏房戶無從分享私樓租金整體下降的走勢,不少在年初相關租金管制新例生效前,反要簽下更貴租約。
環球能源價格因俄烏戰事反覆上揚,兩大電力公司過去半年間大幅增收燃料調整費,港島每度電貴了逾17%,新界九龍也不止6%。當前熱浪襲港,本月酷熱及熱夜日數隨時再破頂,但有草根家庭卻要在冷氣乘涼,和石油氣煮飯之間作出困難取捨。
公帑難顧長貧 通關引入活水
大眾出行愈趨昂貴,電車上周才加價,昨天又有的士接力。能源價格上漲,疊加疫下物流樽頸,連帶加重飲食開支,大批網民訝異,牛油、雪糕等個別舶來貨,本港竟然賣得遠比歐美貴。
全城近期疫情反彈,港府及時再派消費券,至少可鼓勵市民維持生活開支,而不用特別省錢來準備不時之需。然而,全港在疫下已維持「塘水滾塘魚」狀態多時,仰賴旅客的行業諸如航空、酒店、藥粧和鐘錶等,始終亟需外來活水,協助擺脫虧蝕。
內地確診剛創兩個月新高,下半年經濟反彈趨勢存有變數,既影響本港北向經貿,如轉口需求,也很可能推遲中央進一步放寬入境,准許港人有限度免檢疫北上的步伐,無可避免會限制本港的復甦。
無論港府財政儲備有多充裕,長貧終究難顧,當局更要善用消費券換來的紓困時間,及早與專家顧問研判好疫情走向,敲定安全縮短酒店檢疫期的條件與配套,盡快對財金商賈、以至全球廣大旅客開關。
【說說心理話】推崇「是旦主義」!精神科專科醫生許龍杰: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人生如「腸粉」,要加上不同醬料,才會有韻味►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