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峰會省招牌 續寬入境促復常
03/11/2022
颱風來襲,絲毫無礙香港如特首李家超所形容,「重返舞台」!環球多達250名財金要員昨按計劃聚首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深入剖析國際市場變數、中國政策走向等重大議題,親身擦亮了本港金融中心的招牌。港府更要總結成功經驗,為創科、生化等重點行業延伸制定更寬鬆入境安排,一步步爭取邁向真正復常。
中外連通橋樑 經濟韌性強大
盡管西方傳媒不斷聚焦個別財金高管因染疫、公務無法來港一類小風波,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更多龍頭大行舵手,還是如期赴會體驗本港和內地實況,並與港府財金官員會晤,跟客戶和員工交流。瑞銀主席Colm Kelleher更不點名反駁外媒表示,環球銀行家皆「親華」,相信中國故事,正等待疫後再開放。
今次100家國際金融機構的與會嘉賓,約半來自海外,除了香港開始復常,各講者在場內外亦不約而同突出本港仍是「重要金融中心」的信息,如滙控行政總裁祁耀年(Noel Quinn)稱,毫不懷疑這地位可長期保持,又透露中短期仍要在大灣區再招募約2,000名財富管理人員。
李家超強調,香港仍是世界上唯一滙聚全球和中國優勢的城市,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同意,本港今後仍將是連結中外的重要橋樑,又讚賞本地經濟和金融體系近年顯示了強大韌性。
隨着疫情靠穩,港府9月下旬轉推入境「0+3」措施,上月合計有近32萬人入境,較前兩年皆有倍數增長,足證「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惟與2019年疫前同期相比,仍急瀉了近98%,反映措施對本港依賴的短途客,吸引力仍然有限。
當前黃碼制度下,一般商務或優閒客抵港後,暫未可如峰會參加者般即時出席晚宴,也無法應特首推薦,參觀故宮文化博物館和觀賞國際七人欖球賽,難免限制本港在「十四五規劃」的八大中心定位發展,尤其影響國際航空樞紐再起飛。
自主入境政策 汲經驗擴豁免
港府畢竟擁有入境政策的主導權,不妨視金融峰會為先行先試的起點,總結今次放寬檢疫的成功經驗,宣布延伸至明年初將實體回歸的亞洲金融論壇,鼓勵更多官商領袖,及早籌謀前來發掘商機。
以醫療系統壓力可控,如染疫留醫人數持續低於2,000作前提,當局也應複製峰會的方程式,到貿易、創科等其他優勢和新興產業。港府周初公布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鋪路准許散戶參與,各界好評連連,但金融科技周的防疫安排,未能看齊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也不無抱怨。
老牌旅行社康泰日前突然清盤結業後,業界對「團進團出」的呼聲更加高唱入雲,當局值得研究今次行程、住宿相對固定的金融峰會,有何借鑑之處。
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機遇,或如政府所言盡在香港,優秀投資者自會把握先機,但當局也要出手掃平一時的障礙,透過商務通道、半自遊行等板斧,把大門開得更大,積極引領本港復常,重回國際舞台中央。
【你點睇?】您是否也對日本的熊出沒情況感到擔憂?立即投票,讓我們知道您的想法。► 立即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