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轉型更替頻,緊貼客戶迎新局
09/05/2025
再有老牌連鎖食肆倒閉,足見餐飲行業處處冷風。新冠疫情後,港人北上外遊潮從未止息,傳統食肆收入跌、成本漲之餘,再受留港市民消費下沉夾擊,只有緊貼客戶變化,迎合市道轉型,才有望捱過當前陣痛,免受淘汰。
有33年歷史的海皇粥店,前晚宣布關閉全線7間門店,成為繼燉奶佬預告月底撤出最後據點,金記集團被入稟清盤後,又一個倒下的飲食集團。
疫後消費降級,兩餸飯店突圍
港人識飲識食,網民普遍認同,早已反覆收縮的涉事集團,整體質素不復當年,亦有人對中央廚房預製出品頗有意見。
統計處前天公布,全港第一季食肆總收益臨時估值為280億元,按年下滑0.6%,當中海皇、燉奶佬所屬的雜類飲食場所跌1.8%,只勝過部分前線人員須再放無薪假的中式餐館(-4.9%)。
回顧5年前,新冠襲港時,餐飲業固然極為疲弱,但起碼全城市民困港消費,亦一度有保就業計劃紓痛,故持牌食肆一直逆市增長。不過,有傳媒梳理食環署數據後發現,自去年年中開始,食肆數目轉現跌勢,今年4月底按年淨減少了255間。
以食肆總收益計,今年首季比2019年同期歷史高峰,低了近3成,但不論持牌食肆數目,抑或從業員工資中位數,均上漲了約1成,明顯僧多粥少,汰弱留強的陣痛,估計會持續一段時間。
面對高消費的中產大量外遊及移民,本地不少高檔食肆及上市集團為求勝過深圳和東京,已推出優惠折扣多時,有米芝蓮兩星餐廳更連後天母親節都準備買一送一。
對於海皇一類民生餐廳來說,索價不時僅逾30元的兩餸飯店,根本地改變了遊戲和競爭規則。按照社交媒體大型關注組的列表,全港現有611間兩餸飯舖,數目比版主2021年底初編撰時經已倍升;有主打泰式風味的商號本周在觀塘插旗,據指未到正午已出現排隊人龍。
參照管理學顧問劉潤的分析,兩餸飯店可算革新傳統餐飲商業模式「底層邏輯」的例子,尤能把握當前全港市民、以至旅客均呈現的消費下流趨勢。這些食店大多不做堂食,可以省卻大筆租金,而且比茶餐廳更易規劃食材採購,可善用極少人手,提早預備好當天所需菜式。
港大經濟學者阮穎嫻表示,區內街坊或打工仔共同分攤成本下,兩餸飯隨時比主婦自煮還要便宜,其冒起可說是規模經濟的勝利。配合新興外賣平台當前免運費優惠,消費者甚至能一併省下外出所需勞力。
速轉身利求存,增宣傳建特色
海皇去年曾以「全港首間粥店放題」名義,讓食客付出10元,即能於灣仔店任食45分鐘。這個歷時僅3天的計劃相信以有限成本,發揮了極佳宣傳效果,吸引廣大市民重新關注,但對於被指已拖欠租金多時的海皇來說,可能為時已晚。
比起社區小店富有人情味,店東又較易為質素把關,連鎖食肆背負中央工場、行政人員等龐大開支,反或妨礙靈活轉身求存,逆市之中每況愈下。
正如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所指,改變宣傳策略,借助社媒如小紅書的力量,吸引遊客光顧,乃業界一個可行突破出路;另一大型米線店一直主力招聘新來港婦女,將全行面對的人手短缺問題,變成自家特色和品牌,近期還吸引到航空公司和食品生產商合作聯乘,更是極成功案例。
集團不時推出新產品、新營運模式,持續吸引留港市民外,大眾赴外旅遊時,也會願意一試當地分店特色食品打卡,全有助交出同業之間較佳業績。
要成功渡過本地飲食業汰弱留強的大潮,食肆不論大小、主打菜式又或營運方式,顯然均已沒法再故步自封下去。
【etnet獨家優惠】親手炮製母親節&端午節海鮮盛宴!使用優惠碼享95折優惠!►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