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疏漏惹質疑,速檢討撥亂反正
19/08/2025
政府辦公室飲用水供應合約爆醜聞,當局已終止涉案供應商的合約,警方循詐騙方向調查。不過,市民更關心現行採購招標制度出了甚麼疏漏,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當局須盡快檢討和完善機制,重建公眾對招標制度的信心。
政府更換物料供應商本來沒甚麼大不了,但今次受影響的公務員因擔心內地中標商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的飲用水質量而作出抵制,自行訂水,令風波持續發酵。先是媒體揭發鑫鼎鑫假冒「鑫樂」飲用水投標,警方其後根據物流追蹤到鑫鼎鑫在東莞的水廠,最終拘捕兩名男女,並通緝一名在逃內地男子。
審批把關不力,沒做背景審查
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因向來行之有效的採購招標審批制度,今次卻未能發揮作用,讓鑫鼎鑫涉用多份虛假文件騙取5,294萬元合約。鑫鼎鑫本是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其假冒的「鑫樂」飲用水的製造商樂百氏,在2014至17年間曾六度因水質問題而被內地列入監察黑名單、其中標價遠高於市場合理價,以及財政是否健全,令其中標充斥多重疑點,但當局又沒有合理解釋,令輿論不禁質疑招標制度是否失效。
負責審批的物流署自然首當其衝,被指把關不力。物流署向資格不符的鑫鼎鑫批出合約,確實負上沒有嚴格把好關的責任。由於這是內地品牌首次入標港府採購合約,港人對鑫鼎鑫所知不多,物流署本身有責任把好關,對其做好背景審查,例如過往食安紀錄、飲用水是否符合飲用標準、財政狀況等,查看其是否合資格入標,但物流署明顯在把關方面沒有盡職履責。
例如,鑫鼎鑫宣稱是與樂百氏合作,涉及品牌授權,但物流署在評標前沒有做好查證工作,直至傳媒向樂百氏查詢時,才驚悉對方不但沒向港府供水,還跟鑫鼎鑫已終止授權合作多年,反映鑫鼎鑫今次入標是侵權假冒,涉及詐騙。鑫鼎鑫還涉嫌偽造「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STC)的水質測試證明書,從而騙取物流署的信任,以為飲用水安全。
這反映物流署在審批時未有認真查核入標者所提交的文件真偽。箇中原因相信與招標制度向來是以誠信為基礎,大家講求誠信,一切依據法例法規行事,並對專業資格的尊重,令制度可以運作暢順,行之有效。
然而,隨着愈來愈多新供應商參與投標,可能有一小撮膽大包天的企業,為了中標不惜偽造文件證明,而物流署又沒認真做好背景審查和認證工作,才會出事。要確保招標制度可繼續行之有效,由財庫局領軍檢視採購機制的跨部門小組,有必要檢視現行機制若有要求物流署做背景審查和認證,為何沒切實執行;若機制沒要求,則要盡快補短板,從而把不符資格或試圖冒險違規的一小撮不法之徒篩走。
要堵塞漏洞,當局要建立一套更科學和讓人信服的供應商評估機制,除了入標價格外,還將企業的往績、財務狀況、履約情況,納入評分標準內,強化審批標準。
採用電子合約,減被偽造風險
物流署在審批流程時更須嚴格謹慎。對入標者所提交的每份證明文件,要主動向認證機構核實查證,一如大學在審批碩士生的申請時,也會向頒發學位證書的相關大學查證真偽,以防有申請者提供假學歷。這肯定會增加行政工作,但要捍衞投標機制,這行政代價是值得付出。
當局若沒足夠人手,可引入第三方認證,委託專業機構驗證入標者所提交的文件真偽,若對入標者的生產資歷有懷疑,可交由專業人員突擊實地勘察,從而將造假風險減至最少。
長遠而言,當局應採用電子合約,利用電子簽名和加密技術,並有時間戳記,確保文件真實性,減少被竄改和偽造風險。社會期望當局能撥亂反正,提升招標制度的機制,善用公帑每一分毫。
【你點睇?】新田科技城發展區發現明朝古墓群,有團體倡當局修改規劃,原址保留,你是否贊成?►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