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轉型生死局:為何科技夥伴成機構「救命稻草」?
13/05/2025
近日,老牌港資券商耀才證券以溢價17.6%向螞蟻集團出售控股權,消息一出便成為市場熱話。公司復牌首日股價飆升近82%,連日創下歷史新高。這宗交易不僅是資本市場上的重大事件,更標誌著券商行業進入新一輪的轉型變革期。
紮根於本地的老牌券商也難逃轉型的挑戰
作為在香港深耕多年的本地券商,耀才證券是較早探索「互聯網化」的港資券商之一。2019年,耀才證券「寶寶」及「豆豆」APP上線,然而,與以「技術」及「互聯網運營」見長的互聯網券商相比,其用戶體驗仍有一定差距,市場份額和客戶規模逐漸受到侵蝕。根據耀才業績報告,截至2025年3月末,其客戶規模約為58萬;截至2024年末,交易額僅佔港股總成交0.3%。根據其財報,近3個財年盈利同比分別變動-20.23%、10.52%及-9.95%。
此次轉手,耀才在公告中透露,將借助螞蟻的技術及基礎設施,包括客戶觸達、智能決策、風險管理與創新產品開發等能力,加速數字化轉型,致力於打造「以尖端科技為後盾的領先交易平台」。一時之間,圍繞互聯網科技及傳統券商轉型的討論不絕於耳:螞蟻入股耀才會否改寫未來互聯網券商的競爭格局,傳統券商經紀的生存空間會否進一步被壓縮?
科技成為券商轉型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縱觀國際市場,面對「科技」與「轉型」,早有珠玉在前。嘉信理財把握1995-2000年的互聯網熱潮,大舉佈局線上業務,率先完成商業模式轉型,奠定了網絡經紀的領先地位。而香港市場真正感受到互聯網科技的衝擊是在2015-2016年富途與老虎陸續入場。互聯網券商的快速崛起,已然大量分割了傳統經紀人券商的市場份額,「停業潮」襲來,近三年來已有超過80家券商停業。
即便是如耀才這樣的老牌券商,在互聯網券商的衝擊下仍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這也反映出,過去依賴「佣金戰」取勝的時代正在逐漸消逝,客戶對數碼體驗與服務的要求已遠超過價格本身。
擁抱科技成為傳統券商經紀謀求轉型的重要抓手。對於大多數中小型券商而言,資金與技術資源有限,要達成自主研發與建設並非現實的選擇。他們所面臨的是更為嚴峻的競爭與轉型壓力。
熊貓證券與長橋科技的合作:券商進入數字化快車道的參考樣本
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求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已成為香港券商實現快速轉型的可行之道。2023年進入市場的新興券商——熊貓證券,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透過與技術服務商的合作,熊貓證券僅用不到3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從系統建立、App開發到業務上線的全部流程,一年累計獲客過萬,迅速在散戶與機構投資者中建立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我們非常明確,進入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要讓自己在互聯網券商中佔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出差異性。因此面向機構投資者,我們主打低時延的優勢,面向個人投資者,我們則更注重App的體驗與便捷。要做到這一切,靠自研可能花掉幾年時間,且還需大量開發經費投入」。熊貓證券總經理J.W. 在談及熊貓證券的展業挑戰時表示,「時間就是金錢。誰能越快地進入市場,誰能越快地捕捉機會。因此我們選擇與可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技術供應商合作,用最快速度完成櫃台系統創建、App開發、上手及數據與內容服務對接,同時獲取基於互聯網券商應用場景的運營工具支持。」
熊貓證券的技術合作夥伴——長橋科技的商業化負責人仲華表示:「一個真正能幫助券商實現快速轉型的不止是技術,更需要供應商本身就具有成熟的互聯網運營實踐及符合當下需求的互聯網化的思維。在這一點上,長橋科技是市面上為數不多做到二者兼顧的金融科技公司。」長橋科技是一家為券商提供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目前已累計服務近百家香港券商,並於2024年將業務拓展至財富管理領域,成為瑞士私人銀行寶盛(Julius Baer)認證的財富管理系統(PMS)供應商。
長橋科技受邀在香港 InnoEX 科創展展示數字科技。
券商的未來:科技轉型刻不容緩
從耀才證券的轉手事件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次資本操作,更是一個行業轉型的縮影。未來的券商競爭,將不再僅僅是價格的較量,而是科技與效率的比拼。誰能率先完成數字化轉型,誰就能在市場中佔據有利位置。
對於大多券商而言,與其固守舊模式,不如主動擁抱變革,尋求專業科技夥伴的支持。正如熊貓證券所展示的,唯有「跑得更快」,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