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世界500強」、「胡潤中國首富」,再響亮的名號,也改變不了恒大
(03333)將於本月25日摘牌的終局。無論是慷慨馳援的國資金主,還是炒作利空出盡的
散戶,都淪為時代的炮灰。加上華南城(01668)周二(12日)遭勒令清盤,國資一地雞
毛的境遇,警示地產下行周期無人獨善其身。
*監管約談四年後摘牌*
從人行、銀保監2021年8月19日公告約談恒大高管,到2025年8月22日上市
last day,再次印證「字少事大」的東方哲學。
自2009年11月登陸港股,恒大憑藉「高槓桿、高周轉、低成本」的商業模式,市值從
700億元伊始攀升至巔峰時期逾4000億元,老闆許家印2017年問鼎中國首富,惟背後
代價是2﹒39萬億元天量負債(截至2023年6月)。
更令人嘆息的是一眾小股民和國資。儘管恒大暴雷後,股價從最高近30元一路跌至「毫子
股
」,2023年10月3日,仍因押注「利空出盡(許家印正式落馬)」而單日最多飆升42%
。押錯寶的更有廣深國資,其中以深圳安居集團(原深圳人才安居集團)2020年11月以
200億元承接恒大4﹒7%股權最為唏噓,僅一年之後,該筆權益工具投資就減值近59%。
*深廣、合肥國資踩雷*
同樣踩雷的還有2017年出資55億元獲恒大1﹒76%股權的深圳控股,以及2020
年、2021年出資100億獲恒大4﹒8072%股權的廣州城投。此外,安徽國資合肥建工
,確定本月底解散全體員工,為這間擁有67年歷史的國企畫上句號,一大主因即是涉及恒大的
巨額工程款變為壞帳。
恒大壽終正寢,留下的後遺症仍需時消化,據清盤人最新進展報告顯示,涉及187份債權
證明的債務負擔達3500億元。現在的問題是,下一個的「雷」是誰?
以昨日遭頒令清盤的華南城為例,其大股東亦為國資背景的深圳特區建設集團。而上半年預
計虧損逾百億的萬科(02202),僅7月至今,就獲大股東深鐵集團馳援不逾87﹒98億
元借款,但相比逾3658億元(截至一季度末)的有息負債僅屬杯水車薪。
*內房量價齊跌或未止*
更悲觀的是,儘管內地70大中城市6月新房價格錄8個月來最大按月跌幅(0﹒27%)
,卻未能提振買家入市意欲,7月首23天,杭州、深圳、上海、廣州、成都的新房銷售面積按
月分別跌36%、23%、17%、11%、11%。
2021年初因下調恒大評級至「賣出」,而聲名鵲起的瑞銀房地產研究主管林鎮鴻最新指
,內房銷售勢頭平平,如果情況持續,復甦將比預期來得更晚。而4月時,他曾表示轉向看多內
房。
恒大的歷史性退市,顯示「國資入局」非但非靈丹妙藥,更恐淪眼光失準、決策失誤的犧牲
品。下半年更大力度推動樓市止跌回穩,繼北京最新撤銷五環外地區限購,各地勢加碼出招。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