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26日專訊》中國9月1日起「強制社保」的情況引起了鄰國關注,新加坡
《聯合早報》發現,隨著社會保險繳納變得更嚴格,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一些調侃如「22歲上
崗,35歲下崗,50歲再上崗」等。輿論關注中國會否進入「中年裁員、老年上班」的現象,
有新加坡學者認為,這種轉變勢必引發多方博弈,可能造成生產效率下降等隱性代價。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8月初就繳納社保問題發布司法解釋,9月1日起生效。內容指,企業和
員工之間任何不繳社保的私下協議都無效,若企業未依法繳納社保,員工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規
定請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企業支付經濟補償時,法院將會依法支持員工訴求。上述司法解釋隨
之被解讀為「強制社保」。麥當勞和上海的小楊生煎等多家企業隨後發布「招募退休人員」,被
認為是為了「避免繳社保」。麥當勞已澄清招聘退休員工並非新做法。
*學者:強制社保實施後或難免有企業倒閉*
報道指出,對於餐飲、零售等薄利小微的企業而言,招聘退休人士無須繳納社保,直接節省
近一半人力成本。不過,報道引述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教授傅方劍表示,儘管招聘退
休員工在短期內能降低開支,但也可能帶來生產效率下降等隱性代價。
傅方劍認為,強制社保實施後,勢必引發多方博弈。用人單位與員工之間,可能需要重新分
攤社保成本;員工可能因此跳槽;企業可能轉而招聘無需繳社保的退休人員,甚至有部分小微企
業因成本壓力難以為繼,被迫關停。在這個調整過程中,企業倒閉的情況難以避免,但預計是少
數,更多企業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人力成本。
傅方劍又指,隨著經濟發展,官方有必要對收入分配結構進行引導和糾偏。強制社保雖然不
直接等同於最低工資制度,但本質上起到了類似作用。雖然強制社保提升了勞動力的基本保障,
有助於擴大內需、推動國內大循環,但這樣的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和系統性努力。中
國若要真正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前提是讓老百姓富起來,「如果工資長期低迷,那肯定不是真正
的發達國家」。(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