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退市 | 恒大留1300個爛尾項目,專家:苦主要堅守不退房
26/08/2025
昔日的中國房地產巨頭恒大集團,8月25日正式從香港交易所退市。對於恒大留下的1300多個爛尾樓項目,地產業專家建議,堅守購房合同,等待房屋交付是更為明智的選擇。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則表示,對認購恒大樓盤的購房者而言,不用過多擔心,既有的保交房工作在持續和照常推進。
昔日的中國房地產巨頭恒大集團,8月25日正式從香港交易所退市。(資料圖片)
恒大爛尾樓如房地產領域「瘟疫」,廣東157個佔最多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撰文稱,恒大的爛尾樓如同一場房地產領域的「瘟疫」,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分布。從各地披露的恒大爛尾樓數量來看,形勢不容樂觀,寧夏有8個、上海8個、甘肅14個、北京15個、海南15個、雲南18個、天津19個、吉林21個、新疆25個、陝西25個、內蒙古27個、貴州28個、黑龍江29個、山西35個、江西37個、福建41個、廣西45個、河南49個、安徽50個。此外,超過50個恒大爛尾樓項目的省份有浙江58個、湖北59個、遼寧60個、湖南64個、山東67個、河北70個、重慶74個、四川85個;超過百個恒大爛尾樓項目的省份有江蘇115個、廣東157個。由此統計,全國共有超過1300個爛尾項目。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發表報告稱,最近三年保交房政策積極推進,各級政府已出台多項政策,要求恒大等房企確保爛尾樓項目復工復產,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且通過白名單制度落實了較好的資金覆蓋,所以對於認購恒大樓盤的購房者而言,不用過多擔心,既有的保交房工作在持續和照常推進。實際上各地已經把恒大列為最重要的監測對象,所以保交房工作會更加用心。
2021年9月1日,恒大集團舉行了保交樓軍令狀簽署大會。(資料圖片)
張大偉:堅守購房合同,等待交付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張大偉建議,恒大爛尾樓業主可以通過一系列合理合法的措施來嘗試維護自身權益。在當前複雜的形勢下,業主應堅守「不退房」的底線。一旦選擇退房,購房者的身份將從擁有物權期待權的優先債權人,降格為普通債權人。在後續的債務清償順序中,普通債權人的地位靠後,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巨大風險。因此,從維護自身權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堅守購房合同,等待房屋交付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此外,張大偉建議,業主們應積極組建業主委員會或加入已有的業主組織,通過集體行動來表達訴求。一方面,業主有權要求核查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帳戶的資金使用情況。預售資金監管帳戶本應專款專用,用於保障樓盤建設。若發現資金被開發商違規轉走,業主們應收集好相關證據進行投訴,要求追究開發商和監管銀行的責任。另一方面,通過集體向住建等相關部門投訴,或共同發起訴訟,能夠增強與開發商及相關部門談判的籌碼,推動問題的解決。
嚴躍進:加快改革預售制度下的負債規模和合理比例確定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退市不代表清盤,也不代表企業破產。相反,退市後恒大依然要解決諸多問題,這是理解恒大問題的關鍵。恒大暴雷事件依然有潛在的風險傳導可能。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區域性的金融風險,甚至影響整個房地產體系的穩定。恒大的問題,本質上是微弱的現金流和龐大的債務規模之間的矛盾問題。
嚴躍進指出,有一點是必須加快改革的,預售制度下的負債規模和合理比例應如何確定,這是當前需要明確的。同時對於預售資金的監管需要嚴格。當然考慮到當前房企的資金壓力,此類改革要謹慎,不可以一步到位,但可以積極探索。
恒大退市:從4000億到21億,市值蒸發99%
恒大自2009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後,開啟了一段迅猛的擴張之旅。巔峰時期的恒大,2017年市值一度逼近4000億港元。恒大創辦人許家印一度是中國首富,但集團自2021年財務爆雷以來,深陷債務泥潭。
巔峰時期的恒大,2017年市值一度逼近4000億港元。(資料圖片)
隨著問題不斷惡化,恒大股價一路暴跌,從曾經的14港元/股持續下行,直至2024年1月停牌時,已淪為股價僅0.163港元/股的「仙股」。2023年9月,恒大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2024年5月,中證監對恒大地產債券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坐實了恒大在財務方面的違規行為。
據恒大清盤人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盤人已收到187份債權證明,據此提出的債權總額約為3500億港元,且可能有更多債權申索出現。清盤人稱一直在協助債權人追回資金,但目前變現金額僅約20億港元。
撰文:經濟通中國組記者丘敏華
【你點睇?】特朗普於2025年8月25日宣布解除聯儲局理事麗莎·庫克的職務,您認為此舉對全球金融市場及美元國際地位的影響程度如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