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債 | FOCUS | 日本MMT實驗臨極限,債息飆升引三大未知
21/05/2025
全球最激進「現代貨幣理論(MMT)」的實驗品--千萬億級日本國債(約7.6萬億美元),眼下正面臨關鍵時刻。隨著長端殖利率飆升,日揆石破茂周一(19日)「財政狀況比希臘還嚴峻」的言論如同一語成讖,將身為最大「債主」的日本央行,推向進退兩難之境。相比需求遇冷、息升價跌「已知」的風險,套息交易的寵兒日圓,以及日本手持的巨額美債,更像「未知」的風險。
長債暴跌,顯深層焦慮
出來混,遲早要還。過去十年瘋狂印鈔,憑一己之力推動日本國債雪球愈滾愈大(佔GDP逾250%)的日本央行,無邊法力正被一道名為「通脹」的符咒破防。
日本30年期、40年期殖利率亦應聲飆升,錄有記錄以來最高。(AP)
最明顯的例證是,日本央行縮表(縮減購買日債)的優先「瘦身」對象--20年期(及以上)長期國債,周二(20日)標售反映慘淡,殖利率火箭式上衝至1999年以來最高,直逼2.6%;30年期、40年期殖利率亦應聲飆升,錄有記錄以來最高。
債息陡升,表面是央行、壽險公司等買盤冷淡,背後卻反映日本通脹升溫、政府財赤惡化、「債市好友」石破茂支持率創新低等深層焦慮。
再大舉入市恐得不償失
面對東京核心通脹4月錄近兩年來首次突破3%(3.4%),米價錄半世紀最大漲幅,日本央行已多次出口術「繼續加息」,連同長端債息的最新走勢,恐意味政府償債成本激增。那麼,倘若日本央行放緩減買步伐(現為每季4000億日圓,約28億美元),再次充當「最後買家」大舉入市又如何?
東京核心通脹4月錄近兩年來首次突破3%(3.4%),米價錄半世紀最大漲幅。(AP)
答案恐是得不償失。原因之一,日本財務省公布2025財年國債淨發行額高達66萬億日圓(約4600億美元),供需缺口相當巨大;原因之二,日本央行若無視通脹,逆貨幣政策正常化之路而行,勢喪失信譽進一步削弱日圓,令進口通脹惡化。
平倉、回朝、抛美債?
日本央行自食其果且左右為難之下,國債殖利率恐易跌難升,並引發三大未知:一,債息持續上升意味日圓借貸成本攀升,將在何程度引發套利交易平倉?二,日美國債息差若持續收窄,將以何規模吸引資金班師回朝?三,日本身為美債最大債權國,將以何速度拋售短期持倉以馳援國內債市/匯市?
簡而言之,開闢財赤貨幣化先河的日本債市,脆弱性驟然暴露,顯示其貨幣、財政政策選擇已到臨界點之餘,央行喪失長端利率控制權更敲響主權債務泡沫破滅警鐘。當美債、日債無險可守,甚麼才是新的避風港?
撰文:金子安
《說說心理話》香港四徑:跑足3日3夜298公里,跑到出現幻覺!勝出沒有獎金或獎品,跑手為甚麼會去挑戰極限?如何調節心理狀態去完成?►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