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技藝躋頂流,情感共鳴爭票房
24/02/2025
《哪吒之魔童鬧海》剛在港澳上映,延續破紀錄強勢。這齣國產大作技術一流,畫面宏大壯觀,劇本則集中外大成,易有共鳴的普世價值尤其突出,但從港人觀影感受、海外迴響可見,國片要環球無往而不利,仍須努力耕耘。
《哪吒》系列續作挾著環球最賣座動畫之名,上周六南來港澳大銀幕,隨即拿下兩地史上動畫及內地電影開畫雙冠軍,票房極速突破1,000萬元。
哪吒港澳登頂 水土不服驟減
即使原僅為趕熱鬧的觀眾亦很快感到,團隊耗費5年時間、6億元人民幣(約6.3億港元)精雕細啄的成果。全套作品的畫面美不勝收,而且對戰場口目不暇給,比起美歐動畫巨擘主攻的輕鬆小品,反更貼近《魔戒》、《哈利波特》等真人特技製作的奇幻世界,其壓軸的仙人魔妖大混戰氣勢磅礡,隨時猶有過之。
雖然《哪吒2》大致脫自16世紀經典小說《封神榜》,但編導楊宇(又稱餃子)大量人物和情節改寫,放大既有普世元素又受在地影響的主題,如親情、友情、偏見、歧視和命運,結果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高潮位早有伏筆的情節大扭轉、片尾加入的「彩蛋」,手法看齊荷里活影視界,但究竟是否指涉現世體制或政治壓迫,又劍指甚麼,言人人殊。
如果原有的國片票房一哥,予人較單向宣講意味,賀歲檔接替寶座的《哪吒2》,說教意味則輕得多,就算純粹當作合家歡娛樂片,也沒問題。這有助紓解國片在港澳易有的水土不服問題,推動兩地票房極速壓過十年前港人執導的《捉妖記》。
楊宇是周星馳影迷,無論無厘頭笑點或場口設計,港人隱然感到熟悉,但《哪吒2》成績遠超首作,大概連製作團隊亦始料不及,令改了66遍的劇本,始終有些文化界限難以突破。小如主要角色的普通話口音,大至核心元素如闡教和申公豹背景,港人看畢仍然一知半解,海外非華人觀眾,料更易掉到雲裏霧裏。
環球大熱影片,普遍都做到國際票房遠超本土收入,適當迎合本土口味和特質居功至偉,知名例子包括迪士尼彼思《玩轉腦朋友》,主角幼年厭惡的西蘭花,在日本變成青椒。
儘管傾全國138間動漫企業製作的《哪吒2》,視覺技藝絲毫不遜西方,但講故事的技巧、笑位界線的拿揑,仍可增進,這亦左右深厚的華夏文化傳統,能否像日本文創界那樣,不斷擷取出《輝耀姬物語》一類叫好又叫座的經典。
美歐難免偏見 華軟實力待增
面對環球政界劍拔弩張的大環境,中國影視作品亦有非戰之罪。現時,主流英語傳媒普遍以國族主義角度,將《哪吒2》的成功簡單歸因於商企大舉動員、大眾盲目追捧,抗衡美國,如網民改編主角金句而成的「《美國隊長4》必須在中國死」,完全無視美國隊長才是徹頭徹尾源自於二戰的政府宣傳角色。
外媒報道大多忽視,《哪吒2》在影視評論網站豆瓣、IMDb及Rotten Tomatoes,風評確更勝《美國隊長4》等同期對手。《哪吒2》海外入座未見更踴躍,也在於除了已故影評殿堂人馬Roger Ebert名下網站,盛讚它是罕有的成功續作,不少影評人連看也未看,自然令它更難靠口碑,成為廣泛打入主流市場的外語片。
由角色形象和招式設計、周邊模型和遊戲等等可見,哪吒系列團隊有精心計算和部署,如何利用知識產權(IP)進一步在國內賺錢,但電影在港澳能否藉情感共鳴、宣傳推廣,持續擴大觀眾群再創高峰,相信還預示中國的軟實力,何時能發展至不再令西方有任何抗拒偏見,甚至像日韓作品那樣創出品牌名聲,引人自動消費。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