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衝高勢急墮,支援轉型穩就業
29/04/2025
外貿企業3月爭相發貨以規避關稅,香港進出口乘勢躍升。然而,中美雙向定單及貨運今明兩月明顯急墮,香港這個細小外向的中間人必受衝擊,特區政府須致力確保融資支援到位,積極防範就業市場極速轉壞。
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上月進出口分別升16.6%及18.5%,遠勝市場預期,但政府發言人指出,隨著美國本月初大幅加徵關稅,環球貿易摩擦急劇上升,本港商品貿易將受挑戰。當中國內地將一些出口貨變內銷,勢會影響香港轉口生意。
港口貨船銳減,中轉貨運生變
歐美資訊反映,中國各大港口近期只有40艘擬運貨到美國的貨船停靠,較本月初跌4成;而在美國,單計於中美雙向海運吃重的洛杉磯港,5月就有20架貨船取消停泊,即少運了逾25萬櫃貨品,也遠比4月的6架為高。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日頻繁聲稱,兩國已展開最高層對話,惟暫時看來,本周五仍將開始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小額包裹,收取120%或每件100美元關稅。已成立跨部門應變小組的國泰航空,預期轄下中美貨運將會「走軟」。
貿易及物流份屬香港四大支柱行業,貢獻約19%產值及16%就業,環球貿戰實際衝擊有多大,各方研判不一。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偏向樂觀,形容「有點痛,但死不了」。她解釋,內地和香港現已大幅減少依賴對美貿易,本港如今僅約3%的出口額,須付美國關稅,又謂業界近年不斷分散採購,即使對美出口,也有近5成來自多個國際市場。
香港上月外貿亮麗,明顯由貨商為減稅負,趕急與內地、台灣、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進出口帶動。東盟是本港第二大貿易夥伴,接收大量經港中轉的半成品,各成員最終能否避過天價「對等」關稅率,左右本港應否維持轉型布局。
事實上,即使美國7年來不斷對中國貨加關稅,一直未能悉數找到替代,去年就有87%聖誕裝飾購自中國。廣泛信奉伊斯蘭教的中東,近期據報大額進口中國製聖誕樹,料因美國僅向區內多國收取10%稅率,衍生出全新中轉商機。
中東和東盟的中產階級均正不斷擴大,本身固然可直接吸納內地和香港貨品,但由於中東、拉美和非洲當前未受白宮明顯針對,從關稅戰角度上,更值得港商加速拓展。
貫徹底線思維,助建品牌自救
不過,有別於中央政府昨召開跨部門記者會,推動低成本資金直達小微外貿企業,並減免困難企業的房屋租金、展位費、流量費,特區措施當下稍見被動,最主要促請銀行不要對貿企「落雨收遮」,甚至容許還息不還本,惟礙於特區財困,暫未見當局加碼資助開拓新市場。
以支持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的「BUD專項基金」為例,政府與企業出資比例,上月起已由1比1,改為1比3,上限則由100萬元減至80萬元,會否影響中小企自救?
財金大行普遍認為,香港是環球較受貿易戰影響的地方,市場對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預測已反覆降至2%。雖然國家發改委剛表明,對實現今年經濟發展目標充滿信心,為香港提供重要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其他主要經濟體發展放緩,一樣可對拖累香港商品及服務出口,與美國息口高居不下等因素相疊加,額外拖慢本港經濟。
近日IMF更新環球展望時,大幅降低了香港今年增長預測至1.5%,還預期失業人數將增0.5個百分點,升幅在發達地區僅次新西蘭。
特區政府要貫徹中央主張的底線思維,一邊提升資助支持企業轉型外,另一邊仔細研究超前出手穩就業,確保傳統外貿、物流從業員,有足夠知識和技能,未來繼續在全球供應鏈服務中心擔起重要角色。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