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報告正視聽,前線困憂續紓減
31/07/2025
港府時隔4年再發表營商環境報告,冀扭轉外界錯誤觀感。全城發展逐漸踏上正軌,但經濟結構轉型,特別是地產市道疲軟推高金融壞帳,同樣影響信心。當局準備讓市場調節,還是加碼出手,紓困需時、公眾觀感皆有分別。
香港近一兩年於不同國際排名明顯回升,如世界競爭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均重返三甲;招商引才卓有成效,投推署近兩年多協助逾1,300家公司落戶或擴展,引進辦招攬了逾80間重點企業,近22萬獲批人才已抵港。
種種亮麗數據,市民多少耳熟能詳,全港曾因疫情封關多時,西方媒體報道取態受地緣政治左右,無可避免影響海外民眾或企業觀感,政府如今為外界全盤梳理特區的獨特優勢、規劃定位及產業部署,態度可取。
不過,雖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重申,本港經濟結構升級轉型期間,機遇大於挑戰,但從記者現場提問已可知,市民對於零售、餐飲、房地產及上市公司前景,仍有形形色色的疑慮,未盡感受得到切身市道回穩。
數據上,有境外母企的駐港公司,去年底確實升至近1萬間新高,惟在商業區,大眾總聽到食肆、酒吧反映,少了高消費外籍客人,商務酬酢宴會亦有所縮減。
對外呈現實況,解畫安定民心
銀行號稱百業之母,本地老牌恒生 (00011) 素以穩健見稱,昨天公布中期業績,不良貸款比率持續躍升至6.69%;單計本地商業房地產信貸損失已佔25.4億元,隨即震垮股價。連帶業績遜預期的母企滙控 (00005) 亦不得不點明,相當一部分信用減值源自恒生。
近月,傳媒已斷續報道有地產商、商廈舖位投資者蝕本套現。當滙控最新再警告,不排除房地產資產質素,仍有變差風險,財政司司長隨即公開詳細闡述官方研判和應對措施,尤其首度揭示,引進辦竭力吸納的龍頭企業,估計已佔用168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相信有助略紓緩供過於求憂慮。
加快商廈消化,研助人才置業
陳茂波強調,有見新冠疫後辦公、零售模式驟變,政府已停售商用地多時,希望給予市場時間消化樓面面積供應。他指出,當局同時正由多角度促進需求,包括鼓勵非政府機構如交易所,考慮動用自身財力,滿足置業所需。
按照自由市場機制,當價格回落至一定水平,自然可吸引到買家入市,交投活躍再觀察是否觸底回穩,但整個過程可以相當費時和折騰。政府指出,銀行業近兩年利潤可觀,整體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亦遠超國際要求,但恒生業績反映,商業地產業務的風險敞口有所減少。單靠金管局和銀行公會合營工作小組,是否足以勸阻銀行在商言商「落雨收遮」,協助大中小借貸人都克服挑戰?
觀乎陳茂波用語,諸如「盡量配合」市場將閒置商業樓面,轉作學生宿舍等其他用途,可以推測當局有意加快樓市調節步伐,各界期望特首馬不停蹄落區諮詢後,可以為正受挑戰的經濟範疇,提出短中長期解困措施。
今年來,港股交投持續活躍,內地北水厥功至偉,有政黨連月來一直倡議,將金融互聯互通機制複製至房地產市場,支持資金「閉環」來港置業。陳茂波昨形容,正與中央相關機構研究合適寬限,既方便人才南向調撥資金,又避免出現資本外流,地產中介尤其憧憬措施水到渠成。
創新科技或無法轉眼成為全城增長新引擎,但政府選定重點範疇力推後,逐漸有一定成果。住宅或工商業地產供需失衡,亦難以瞬間解決,惟只要政府展現果斷求變決心,全方位爭取提升購買力、紓減地產業融資壓力,勢必有利重振大眾信心。
【你點睇?】特朗普派兩艘核潛艇靠近俄邊界,你認為會否拖慢俄烏停火進程?►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