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港創投生態,鞏創新集群世一
02/09/2025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排名,港深穗集群首次躍升榜首。由於規則改變,香港要鞏固世一地位,須繼續與大灣區加強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並著力吸引風險資本投入。
改變評審準則,資本科研並重
WIPO指,「深圳-香港-廣州」3個城市在創新集群內各自發揮貢獻外,內地和香港企業都吸引不少國際和本地大型創投基金參與,終打破連續5年屈居第二的命運,擊敗「東京-橫濱」集群,榮登首位,其餘排名依次為「聖何塞-舊金山」集群、北京和首爾。
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名今年出現大執位,與WIPO改變了評審準則有關,在原有只計算專利申請量和科學論文發表量這兩個指標基礎上,新增風險資本交易量作為新指標。風險資本交易量佔比看來相當重,倫敦憑風險資本交易排行第3的優勢,令其總排名由去年第21位躍升至第8位,而風險資本交易排首兩位的「聖何塞-舊金山」和紐約市的總排名提升3至4位,分別排第3和第7。
這項調整反映了全球創新評估體系從純科研主導,轉向資本活躍度和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能力並重,凸顯美歐資本驅動創新方面的優勢,可透過資本注入重塑創新位置。
對香港而言,榮登全球創新集群之首,是國際對香港和大灣區創新能力的認可,是一種榮耀,但同時也是警示。
香港在創新集群中發揮了科研及法律制度的優勢。本港大學擁有基礎科研實力,由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編製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香港有1,534名學者入選去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彰顯香港科研的影響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為創科項目融資,加上香港實施普通法和有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為創科提供穩定可靠環境發展。
不過,香港也有短板,就是製造業基礎薄弱,市場規模有限,導致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當局近年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優化創科創投基金、推產學研1+計劃、成立港投公司以每1元投資帶動5元長期資金跟投,冀激活本港創投風投生態,但所撬動的風險資本金額跟美國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業界估計美國今年能募得的風險資本多達1,713億美元,香港則約13億美元。
未來創新競爭將更注重資本效率與區域優勢互補,香港若要提升創新競爭力,須繼續加強與大灣區合作,如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開發,因該區已吸引數百家企業進駐,若能整合資源,將成為成果轉化的橋頭堡。同時,須善用大灣區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和龐大市場,促進「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進程。
在資金方面,港府應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環境,尤其是鼓勵更多風險資本和私募基金參與本港創新項目。香港最大優勢是基礎科研可媲美西方水平,要吸引風投公司垂青下注,項目轉化落地機率要大,而港府選定人工智能、生命醫學、金融科技、新能源等項目,箇中有很大潛力,集中資源做,做出成果機會相當大。
促企業重科研,激發市場活力
倫敦憑藉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吸引資金流入,香港有創科優勢,又是國際金融中心,應發揮好其與國際接軌和制度優勢,若能引入風險資本,可為大灣區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助其成長。
此外,當局也要設法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資,改變當前科研資金靠政府的做法,激發市場活力。香港科研投資達到GDP的1%,比新加坡2%為低,也遠遠不及深圳的5.8%,當局應考慮將研發稅務扣減進一步擴展至轉化階段,對成功上市的科技產品給予額外減稅,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長遠而言,應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資力度,落力打造港產科研龍頭企業,既可吸引資金流入,還可促進香港經濟產業升級轉型,成為增長的新引擎。
【說說心理話】網戀騙案:專家分析為何女性/高學歷人士較易「沉船」!若不幸被騙,如何處理自己情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