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趨升助經濟,續建土儲控供應
27/11/2025
本港住宅樓價指數連升5個月,反映樓市已見底回升。隨著樓市氣氛好轉,發展商加快去庫存,當局須適時調整推地政策,長遠更應趁北都發展契機,建立土地儲備,通過土地供應調控,避免樓價大幅波動,使樓市可健康發展。
差估署公布10月份樓價指數為294.3,按月微升0.4%,連升5個月,累計升幅2.7%。單位愈大,升幅愈多。至於租金指數報200.2,創新高,首10個月累升4%,比去年全年3.5%升幅還要多。
股市財富效應,貴價樓成交增
樓價明顯在上半年觸底,自4月起一手樓每月平均成交量逾1,600宗,呈現量價齊升現象。樓市回穩與5月資金湧入有關,導致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息)不斷下跌,低見0.52厘,減輕業主供樓負擔,也出現供平過租現象,而租金回報率跟供樓按息的差距進一步拉闊,令不少人轉租為買,也驅使投資者興起買樓收租的念頭。當美國聯儲局9月重啟減息,降低置業成本,釋放購買力。
一手樓庫存過多,影響潛在買家入市意欲。發展商以低市價開盤,反應好便加價加推的策略明顯奏效,成功加快去庫存速度。截至第三季,現樓及樓花餘貨累計8.8萬個,按季減少3,000伙,創7個季度新低。
此外,港股向好,今年累計升了逾29%,帶動財富效應,加上政府引入各類專才和資本投資人士,為樓市帶來新剛需,令買家入市信心回升,中價樓和貴價樓成交量增加。
市場預期儲局寬鬆貨幣政策,也為本港樓市增添動力。儲局已減了兩次息,下月再減息機率增至84%,下任儲局主席人選即將公布,當前大熱人選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其經濟觀點與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高度一致,主張持續減息,市場預期明年至少減息3次。
若儲局持續減息,相信香港銀行會跟減,只是減幅未必跟足,但至少可減輕供樓負擔,有望吸引置業人士加快入市,令樓市氛圍轉活。當確定樓市回復升勢,即使升幅有限,也有提振消費和經濟信心。
掌供地主導權,免樓價大波動
當樓市氣氛明顯轉活,發展商去庫存有望提速,屆時港府應適時調整之前克制推地政策。畢竟發展商由投地到把住宅大樓建成至少需時3年,若當局等到一手餘貨被消化完才推地,私樓供應量可能在幾年後出現斷層,樓價因供求失衡而再度飊升。為免樓價大起大落,當局須緊盯一手潛在供應量,若回落到某水平,便需要適時推地。
儘管樓價從4年前歷史高位回落,至今累跌26%,但仍處於一般人難以負擔水平,不吃不喝也要14.4年才能上車,比新加坡6年還要多一倍,反映香港樓價負擔難度仍冠絕全球。
即使政府表示已覓得足夠土地,滿足未來十年4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之用,除了盡快落實將生地變為熟地,加快建樓進度外,長遠還要建立土地儲備,既可打破熟地供應瓶頸,有助重掌土地供應主導權,更可藉此平抑樓價。
要建立土地儲備,北都發展是個契機。政府將會大規模收地,包括農地和棕地,並通過拆牆鬆綁,優化規劃、收地、平整、基建配套等流程,縮短生地變熟地的時間。
當造出大片熟地後,政府按北都規劃有序地為不同產業提供所需用地,還要將一部分地撥入公開、透明的土地儲備,讓市場清楚知道政府手中有大量土地,會因應市場對住房需求而投放到市場,讓樓市平穩發展,樓價回到市民可負擔水平。
【你點睇?】入場更容易?從股票每手股數到期貨合約大小,降低入場門檻會否增加你的投資意欲?►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