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灝專訪 | 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放緩幾成定局,惟港股很牛有力越28000點(有片)
23/07/2025
恒指時隔三年半,於周二(22日)終企上25000點大關,周三(23日)再下一城,以25538點收市,升408點。
蓮華資產管理(Lotus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管理合夥人洪灝接受專訪時表示,恒指技術圖形「非常非常bullish(牛氣)」,不認為再漲10%至28000點或以上是很難的事。對於坊間有觀點指,應等回調至22000點再入市,他直言是「誤人子弟」。
反內捲臨「去誰的產能」難題
全球股市自4月2日「解放日」暴跌後,眼下似已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出現疲勞甚至免疫;恒指亦連續兩天企於25000點以上收市。創出逾三年半高位。
洪灝首先指,關稅戰的結果可能比大家想象中好得多,但中國經濟增長下半年放緩幾成定局。原因之一是,上半年受益囤貨需求旺盛的出口增速,下半年料明顯放緩;其次,政府消費政策趨於收縮,例如公務員禁酒令等措施,對消費產生抑制效應;第三則是,面對製造業上游通縮已持續三年,中央領銜「供給側改革2.0」反內捲,但卻面臨「去誰的產能」、「怎樣界定產能過剩」的難題。
「如果你上游不投資,下游又不消費的話,那麼經濟的運轉就很成問題了!」他預期,下半年GDP增長如無意外將略低於5%,全年則剛好5%,惟此並不代表股票市場就會不好,因為「股票市場和基本面沒有特別強的關係。」
情緒+流動性主導,非單看估值
那麼,港股從3月距離25000僅一步之遙,到本周終於攻剋,首7個月回報約25%,今年餘下時間將如何?
洪灝對此相當樂觀,「依然還有新高」,依據不僅是技術圖形和獨家模型,還因流動性條件在不斷改善;他再次強調,短期交易中,估值高低並非重點,情緒與流動性才是主導。
鑑於此,他對有評論以恒指PE 12倍作為港股估值高低的標準,以及所謂「回落至22000點水平入市較佳」的觀點不以為然,直言是「誤人子弟」。「如果無法確定22000點是底,又怎能斷言25000點就是頂?」
若因貴而不買,完美錯過美股
他解釋,如果因為一隻股票估值很便宜所以買,但是估值可以更便宜;或者如果因為一隻股票估值很貴所以不買,那就完美錯過了美股,例如英偉達。他坦言:「我會因為一個股票漲而買某個股票」。此外,他認為,盲目以愈跌愈買的平均成本法投資,可能最終結果就是「買了一倉蝕本貨」。
洪灝預期,港股繼續上衝28000或以上完全有可能,畢竟曾經的歷史高點近34000點(2018年1月33484點)。
立即去片:https://youtu.be/iPxYe2kQ6BE
撰文:經濟通記者俞瑾
【你點睇?】颱風韋帕吹襲本港,當局「超前部署」進行應變,特首稱超前部署「絕對是對的」,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