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何咏前表示就歐盟領導人涉華產能過剩相關言論回應表示,首先,衡量是否產能過剩,不能單純以產量和出口量作為標準。其次,中國新能源產業從全球視角和中長期看,並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反而有產能缺口,歐方指責毫無道理。再次,中方一直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努力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最後,中國的綠色產品非但沒有衝擊歐盟市場,反而助力歐盟綠色轉型,令歐盟產業和消費者受益。因此,過剩的不是中國的產能,恐怕是歐方因為長期研發投入不足、產業競爭力下降而引發的過度焦慮。
何咏前表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歐之間將有重要高層交往議程,希望歐方不帶情緒和偏見地看待雙方經貿關係,少指責,多溝通,少保護。多開放,少焦慮,多行動,凡事多商量,少去貼標籤,中方願與歐方一道,以中歐建交50周年為契機,相互擴大雙向市場準入,加強政府採購和出口管制對話,深化產供鏈合作,推動世貿組織改革,支持世貿組織就產業補貼政策開展討論,為全球氣變治理展現更多大國擔當,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和正能量。
她又表示,事實上,歐方領導人的有關言論並未如實反映中歐經貿關係現狀,也未反映雙方經貿主管部門對話溝通取得的積極進展。關於市場準入,中國始終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已經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並主動通過進博會等平台擴大自歐進口,為歐盟企業帶來更多市場機會。反觀歐盟,近年來,以公平貿易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濫用貿易救濟工具,並利用國際經貿規則空白,創制與世貿組織基本原則和自由貿易精神不符的單邊工具,頻繁對中國企業發起外國補貼等調查,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倒退,營商環境持續惡化。
《經濟通通訊社駐京記者黃燕明10日北京專電》
夏日勁減 低至買1送1 | 樂本健推出多款精選產品,優惠低至「買一送一」,全面照顧你的健康所需。(優惠期至17/7/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