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政府統計處於前年10月發表的《香港統計月刊》推算,在2046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將分別升至86.4年及91.8年,統計處亦預測,至2043年,每三名港人便有多於一名是長者,退休理財已成為社會各界愈來愈關注的議題,隨著壽命延長,在生活上的開支及「洗費」難免會有所增長,故在退休後能維持一定水平的收入,才能避免生活質素下降。
市面上有多種產品也可以在退休後提供收入,若市民希望「自製長糧」,年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坊間往往對年金存有不少迷思,下文將一一拆解。
*迷思一: 如果「行先一步」會蝕唔少年金*
解答: 年金有香港年金公司的香港年金計劃以及坊間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等。許多人擔憂若提早離世,未領取的年金會被保險公司或政府「食埋」,此類誤解最為普遍。
事實是,以香港年金計劃為例,該計劃設有身故賠償保障,假如成功投保,計劃保證至少可以得到相當於已繳保費105%的年金收入,假使投保人不幸身故,而已領取的年金收入未達到已繳保費的105%,其受益人將可以繼續領取每月保證年金收入,直至達到已繳保費105%。受益人也可以選擇將餘下的每月保證年金收入全數換成一筆過身故賠償,該筆金額加上累計已收取的每月年金金額,會不少於全數已繳保費。至於私營年金保險產品,這些產品通常也設有身故保障。
*迷思二: 買年金即係用自己嘅積蓄派番畀自己*
解答: 年金提供的保障及優點超過「用自己嘅積蓄派番畀自己」的概念,年金能夠保證每個月也會收到固定收入,直至離世。因為香港平均壽命較高,退休後可能需要養活自己很多年,年金能確保無論活到多少歲,也能有穩定收入,減輕用盡積蓄風險,避免出現「乾塘」的情況。
*迷思三:回報太低*
解答: 以現時的香港年金計劃為例,以100萬港元保費計算,65歲男性投保人每月可獲5800元收入,年金派發率達6.9%,遠較現時銀行提供的港元定期存款年息為高。而私營年金保險產品較具靈活性,包括在年期等方面,故相應地也會提供不同的回報,回報的不確定性較大,但具體條款因公司和產品而有所不同。
*那些人適合購買年金?*
1. 長者
原因:長者特別是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士,年金提供穩定收入,確保長壽後的生活開支,減輕用盡儲蓄的擔憂,年金提供終身保證收入,特別適合擔心活得太長而用盡儲蓄的人士,而且65歲或以上長者,若資產和收入不超過上限,購買年金後亦能夠申請長者生活津貼。
2. 追求穩定低風險收入的人士
原因:年金提供固定收入,無需擔心市場波動,適合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士,年金不是投資產品,主要提供收入保護,年金提供固定收入,無需擔心市場波動,適合追求穩定而非高回報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士。
3. 提早規劃退休的年輕人
原因:作為退休規劃的一部分,私營年金產品(如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適合年輕人購買,年輕人能享受相應的稅務優惠及穩定未來收入,年輕人可利用年金鎖定未來收入,享受長期穩定回報,特別適合有長期財務規劃的人士。
*不適合資金流動上需要有較大靈活度的人士*
但要留意一下,若是需要資金流動性的人士,年金通常鎖定本金,只提供收入,提早退保可能導致損失,如果需要隨時提取資金,年金可能不理想,相關人士適合選擇其他更靈活的理財工具,年金不適合資金流動上需要有較大靈活度的人士。
*收息股與年金的回報比較*
假設現時持有100萬港元可用作投資的資產,若分別把它們投資在年金以及收息股,以香港年金計劃為例,假定該名市民為65歲男性,把100萬投資在上述計劃,根據6.9%年金派發率來計算,保證每月年金金額為5800元。
現時港股中,仍有不少股票提供較高的股息回報,當中包括本港公用股、電訊股、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內銀股及內險股等,相關板塊也普遍能提供高於5厘的股息率回報,假設該收息股的周息率達6%,若投資100萬在該收息股,每個月的股息回報約為5000元。
*年金穩定「長做長有」*
在上述兩者的比較下,年金的回報除了更高以外,穩定性也更高,即使活到100歲仍持續支付,能有效對沖長壽風險,但收息股無法保證企業能永續經營。此外,年金也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在經濟衰退期間,收息股下調派息,或出現停止派息的情況亦屢見不鮮,而香港年金由香港政府的外匯基金全資擁有的香港年金公司所承保,相對而言較為穩定,可謂接近「零風險」。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吳仲賢10日報道》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的座右銘:要先照顧自己!爸爸曾經中風、媽媽有腦退化症、哥哥患思覺失調 嘉賓分享經歷►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