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對沖創新程,工權保障續提升
02/05/2025
今年五一勞動節,本地勞工權益創新里程,強積金對沖機制開始劃線取消。解僱補償轉制討論經年,料已沒明顯空子可鑽,但從外勞計劃新發展可見,政府仍須妥為監督資方、教育勞方,確保不論經濟順逆,工權均可持續改善。
為爭取僱主支持,政府於2000年引入強積金時,允許僱主以其供款部分抵銷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下稱「兩金」),歷來共「沖」走逾730億元退休保障,打工仔一直感到不公。
劃線勸阻裁員,退休供款無憂
經過三屆特區政府的努力,當局趁勞動節出手,撤銷相關安排,保證任何新受僱人士都可悉數取回昨天轉制起所有退休供款,極具象徵意義。本港終可看齊澳洲、台灣等發達地區之餘,亦為強積金「全自由行」掃除了最後路障。
由於立法會已撥款335億元,未來25年為僱主、特別是中小企,應付額外兩金開銷,加上新制不影響劃線前舊年資的對沖,意味多數情況下,僱主意圖藉更改合約、轉用新人省錢,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不論月薪或年資,兩金上限仍維持39萬元,但一旦解僱舊人重聘,則要重新計算,連工會均普遍認同,資方實際擔子隨時更高。
人才、聲譽和士氣全是商企重要資產,部分有實力企業即使在特區改制前,裁員時本來就不會拿強積金對沖,但本地經濟當前反覆走弱,商界經營困難,當局仍要積極跟進,以免有中小企因不熟悉相對複雜的機制,或費盡心神鑽空子省錢,裁撤原有員工。
事實上,勞工若然不知個人權益,再周密的保護網亦徒然,更何況政策制定,往往無法面面俱到。一名餐廳雜工近期向社協求助,指自外勞於2月入職後,僱主隨即削減其工時,她難以維持生計,終被迫辭職。
以單一個案層面看,據該六旬女工所述,她連續服務了同一食肆逾17年。究竟僱主如何做到從不供強積金,又不讓她提取年假、法定假期或有薪病假?
就整體勞動市場而言,大眾不禁疑慮,外勞制度或有疏漏。前年9月,「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過往限制,准許申聘洗碗員等26種中低技術職位,以紓減業界缺人之苦。合資格僱主只有經過4周本地招聘不果,才能改以相關職位薪酬中位數聘用外勞。
外勞監管從嚴,慎防安全隱患
翻查政府統計處數據可見,優化計劃前年剛接受申請時,香港失業率為3%,餐飲服務業則是4.1%。今年3月,整體失業率升至3.2%,餐飲卻已增至5.3%,而過去一年半之間,共有超過1.1萬各級廚師、約9,000名侍應,以及逾2,500名洗碗員來港。
港人疫後大舉北上消費,飲食業經營困難,有老牌酒樓傳出每月要員工放3天無薪假。業界失業率大升,必然關乎經濟大環境,但上述女工例子或可以佐證,業界投訴僱主違規以年輕外勞作替補,甚至身兼多職來省人或省錢,問題相當普遍。
傳媒近年一再揭發,有內地黑中介濫收外勞推介或訓練費,暫時煞停的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亦屢見僱主以陰陽合同剋扣工資,特區當局有必要正視和監督。
相較高學識的白領,無論本地或外來藍領勞工和技工,職場權益難免更易受侵害。根據勞權倡議團體BHRRC統計,亞太區是虐待濫用外勞的溫床,去年按國家計南韓投訴稱冠,農糧產業鏈、建築工程行業是重災行業。在新加坡,每年都有數名外勞坐在貨車後部通勤期間喪命,但政府礙於成本和替代考量,未擬禁止。
拖沓多年後,特區政府終能劃線取消強積金對冲,無疑在工權和退休保障踏出一大步,但眼前尚待完成的工作顯然仍有不少,必須好好平衡勞資利益,補充勞動力如是,職業安全亦如是。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