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鬥接觸摸底,終局戰曠日持久
08/05/2025
中美惡鬥稍見降溫,各同意派員在瑞士貿易會談,但雙方均淡化短期交出成果的憧憬。內地金融部門另公布連串寬鬆貨幣政策,反映當局深明要走到重塑關係的終局,必然曠日持久,積極穩住內部需求,才有底氣抗衡無理脅迫。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4月向中國等貿易伙伴發動「對等」關稅後,一再放風要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對話,但這有違中方外交慣例,一開始已前路不通。
中立國促折衷,解決人選分歧
終於,華府當地周三晚發稿稱,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將前赴日內瓦與瑞士總統及美國同僚會晤,「同時」跟中方代表討論經貿議題。中國外交部未幾證實,副總理何立峰將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身份,應美方請求與貝森特會談。
今次中美乘著中立第三方邀請,毋須明顯對外屈服,成功敲定雙邊接觸摸底人選,解決副主席韓正1月下旬出席特朗普就職典禮以來,再無正式官員交流的局面。這不僅有助紓減環球市場焦慮,相信也影響各國為捍衞自身正當權益,與白宮討價還價的策略和進程。
不過,正如貝森特向美媒所述,周末首次會談大概只可釐清雙方要「談些甚麼」,那已是重大難題,故外界不宜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特朗普重主白宮後,以中方打擊芬太尼不力再發動關稅戰,固然只是砌詞,但連對華龐大貿赤亦非問題癥結,遏制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繼續冒升,才是美方隱藏的真正目標。
回顧2018年中美第一次貿戰,雙方輾轉談了兩年始交出首階段協議,包括中方擴大自美進口貨物和服務2,000億美元(約1.55萬億港元),惟中方需求較殷切的尖端光刻機、芯片等,華府卻援引國安理據,逼迫傳統盟友一同將出口門檻愈推愈高。
貝森特所謂美國不想與華脫勾斷鏈,有多反映特朗普或鷹派勢力想法,令人存疑。
事實上,中方一直留下了餘地,可以隨時打開對話大門。只是貝森特一方面聲稱,中美必先降溫,才能夠前行,美方另一方面卻從未正視單邊關稅措施給自身和世界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又或正視國際經貿規則、公平正義,拿出談的誠意,糾正錯誤做法,令一切寸步難行。
去美元化加劇,人行驚喜出手
中國商務部申明,如果美國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人民銀行昨於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一連祭出三類共十項貨幣政策,正正與何立峰瑞士之行相配合,令各界有準備中方談得攏,就談;談不攏,便靠國內政策自力更生。
除了旨在立刻提高流動性、降低借貸成本的降準減息,人行拋出的結構型政策,引導資金流向消費、養老,支持科創融資,連同中證監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內地和香港市場,全反映中央已做好與美長期鬥爭的預備。
中美關稅戰全面升溫後,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月底點明穩就業、穩企業等四大方向,各部委長時間未公布實招,直至央行超乎市場預期宣布,為全國注入估計多達2.1萬億元人民幣(約2.3萬億港元)資金,關鍵相信是近期環球去美元化浪潮加劇,推高一眾亞洲貨幣匯價,帶來更多放寬幣策的空間。
財金大行以「破冰」形容中美財金大員重新官式接觸,並不為過,但單計梳理眼前有何即時分歧,勢必已挑戰滿途,期望深怕失去環球龍頭地位的美國,與中方一道促成雙邊關係根本回暖,可能只會是緣木求魚。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