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炮製三重懸念,損美信譽添波動
05/08/2025
美國就業數據巨幅修訂,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解僱勞工統計局長,加上聯儲局人事變動,種種亂象使美國經濟滑向數據可靠性、央行獨立性,以及貨幣政策路徑的三重懸念,恐進一步透支美元體系信譽,市場波動難免。
經濟數據作為政策制訂者、市場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歸,美國這方面如今卻受到政治染指。勞工部上周公布7月非農新增職位7.3萬遠遜預期,並把5月和6月數字從超過14萬,大幅下修至不足2萬,惹起數據可靠性的議論。
情況本身就不理想,特朗普行動更是雪上加霜。盡管就業數據轉差本有利創造減息空間,他卻以「政治操縱」為由解僱勞工統計局長麥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認為這位上屆政府任命的官員有意令他尷尬。
就算不論誰對誰錯,是統計方式過時還是真的操縱,此舉已不可挽回地把就業數據政治化,並為當局今後任何合理的方法調整抹上政治色彩。
數據權威受損,央行獨立臨考
這不但凸顯特朗普想大幅減息,又要宣稱經濟繁榮的矛盾,更在損害華府專業部門提供經濟數據的權威性,毀壞經濟決策錨點,衝擊全球對美元資產信心。摩通警告,這可能危及貨幣政策制定和金融穩定;假如數據不可靠,政策制定者將等於盲目飛行。
聯儲局獨立性是第二重懸念。特朗普不滿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想找願意配合減息的人接替之心路人皆知,現在他獲得意外機會。
儲局理事庫格勒(Adriana Kugler)上周突然辭職,令特朗普獲得任命「自己人」填補空缺的契機。鑑於鮑威爾主席任期明年屆滿,而主席須同時是理事會成員,特朗普理論上可以把屬意人選安插理事會,並讓對方明年接掌儲局。
雖然儲局有專門防止總統干預決策的制度設計,理事任期長達14年,正常情況在每屆總統任期只輪換2人,而儲局7月議息按兵不動亦只有特朗普第一任期任命的2名理事反對,但特朗普無所不用其極嘗試影響儲局決策,外界憂慮局方制度是否頂得住政治壓力,守得住央行獨立原則。
若儲局獨立性受蠶食破壞,恐會引發預期混亂,市場波動,政治繼而進一步干預的惡性循環。
經濟實況成謎,風險屬性重估
數據失真,央行受壓,美國真實經濟狀況到底如何?貨幣政策重點應是控制通脹,還是預防衰退?這是當前美國經濟的第三重懸念。
經濟活動是個動態系統,而當下變數尤其繁多。特朗普大徵關稅,推高進口價格,會刺激通脹,惟這亦可能抑遏消費需求,使物價相對受控,只是以拖慢增長為代價;就業疲軟,企業AI轉型削減人手成為趨勢,同樣可能衝擊消費和增長。在這關鍵時刻,決策所依靠的經濟數據卻偏偏受到政治捆綁。
特朗普炮製的多重懸念,為美國經濟前景注入巨大不明朗。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警告,過去一周的各項指標,或預示美國正處於衰退邊緣。他把經濟陷入困境的責任,歸因特朗普的關稅與移民政策,全綫削弱美企利潤、民眾購買力和美國勞動力。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壓力大 情緒出現問題應找心理醫生!嘉賓:「雖然很貴,但是值得的,他救了我一命!」►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