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記者會上表示,本港整體勞動力自2018年的峰值一直下跌,勞動人口逐漸老化,香港正面對經濟轉型期,部分行業經營較困難,政府需要採取針對性措施,並做到因時制宜、動態精準。
早前施政報告提出僱主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申請輸入侍應生和初級廚師,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比例維持2比1,但不再以公司職位總數為基礎,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
孫玉菡表示,優化計劃下有多個工種長期缺人,但侍應生和初級廚師的外勞申請、批出和抵港數目是所有工種之中最多,計劃推出至今大約32000名外勞在港工作,一半屬飲食業,當中有超過一半是侍應和初級廚師,有必要實施更嚴格要求,並適用於未來續期申請,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被問到未有就照顧者支援提出新方案,孫:希望能力所及提供協助*
孫玉菡被問到施政報告未有就照顧者支援提出新方案,她回應指照顧者生活津貼針對低收入人士,每年開支已達4億元,希望能力所及盡量提供協助,但亦要考慮資源要用得其所。
她提到,施政報告提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增加4000張至16000張,顯示政府在安老服務方面有很大承擔,而新落成中產地區的社福設施,將以「公建民營」方式運作,即公家興建,機構自資模式營運,舉例啟德作為較大型的中產地區,有條件試行新模式,詳情稍後公布。
《經濟通通訊社19日專訊》
【你點睇?】蘋果發布超薄iPhone Air,市場反應一般,股價跌1.5%。你認為其產品仍物有所值?►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