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歐美各盤算,停火和談難同步
12/05/2025
俄烏戰爭落幕似有眉目,但距離結束仍是「這麼近又那麼遠」。烏克蘭與西方提出今日起停火30天,俄羅斯亦倡議本周與烏直接談判。正面訊號之下,各方還是難掩各自算盤,「停火」和「談判」恐怕不是簡單的同一回事。
俄烏戰場以外「文鬥」一樣激烈。俄羅斯勝利日慶典近30國領袖出席,前後停火3天。烏克蘭周末則迎來德國、法國、波蘭及英國到訪舉行「志願聯盟峰會」。
烏方提出12日起與俄全面無條件停火至少30天,為和平談判鋪路。方案獲得歐洲四國、歐盟與美國支持。他們表示俄羅斯如果不接受停火,則會受到制裁。
克里姆林宮稱會考慮停火倡議,同時指出俄方有自己立場。總統普京昨日提出另一方案,建議俄烏15日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也就是戰爭初期雙方本來接近達成協議的地點,不設前提條件地繼續談判,著眼達致持久和平,亦即暗示要徹底解決西方染指烏克蘭的問題。
提無條件停火,烏爭軍事喘息
這些雖然都是積極訊號,各方背後盤算之間實際有多少共通點,卻似乎令人不太樂觀。
美烏早前簽署「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默認帶有美方在烏有需要保護的經濟利益、烏方多少有靠山的含義,至少成為烏方心目中對俄籌碼。烏克蘭現在提出與俄無條件停火,避免預先承認割地,希望獲得更大談判空間,同時相信有意爭取更多西方援助,讓烏軍得到喘息和重整旗鼓機會。
美國則想爭取外交勝利,並降低美方在這場衝突的成本。就算美國在烏能否兌現經濟利益存在很大不確定,戰略理論上亦須防止烏克蘭崩潰,把東歐腹地奉送俄羅斯。歐洲同樣有讓烏克蘭繼續充當和俄羅斯之間緩衝需求,同時要彰顯影響力,避免在決定戰後秩序過程中出局。
至於俄羅斯,由於現時在戰場上佔優,選擇更豐富,其盤算和策略看來比烏克蘭和西方都複雜。
倡無條件對話,俄想邊談邊打
上周勝利日閱兵未如外界原本預期,沒有展出榛樹中遠程導彈、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等新銳戰略武器。普京演說也未有過多著墨當今時局,著重強調俄羅斯的二戰史觀。這些安排反映俄方留有同西方改善關係餘地,但也繼續堅持烏克蘭不容西方插手原則。
與烏方提出雙方無條件停火不同,俄方現在再次表示雙方應不設前提條件直接談判,既排除了西方參與,同時亦等於不保證談判期間必定停火,意味可以邊打邊談,讓俄方繼續用實力在戰場上爭取更多談判籌碼。
由此可見,俄烏歐美對於戰爭應該如何結束的共通點依然甚少。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兩人不願撕破臉,幾乎是維持各方對話的唯一紐帶。外界期望看到的停火和談並不容易同時實現,雙方各執一邊均不願妥協,可能再次回到戰場繼續拖拉。
事實上,切實停火的可行性即為一大疑問。權威第三方監督機制缺失,而俄烏戰線犬牙交錯,雙方都不滿意現狀,加上外來軍事援助的爭議,使得俄烏就地停火面臨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俄烏問題不排除會朝長期化及範圍受控的方向發展,在可見將來甚難解決。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