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鄧浩然(Mike Tang)為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同時持有香港執業會計師、中國註冊會計師及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等專業資格。鄧先生資本市場實戰經驗豐富,尤其擅長港股IPO,曾協助多家內地企業成功赴港上市。鄧先生曾常駐深圳工作多年,對大灣區的經濟發展非常熟悉。鄧先生亦經常接受主流財經媒體採訪及發表署名文章,分享對資本市場發展趨勢及焦點話題的看法。

19/08/2025 09:05

《然之有物-鄧浩然》私有化--一場股東之間的博弈

  近年,香港股市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熱潮,單計2024年就有超過十家上市公司成功私有化。究竟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何選擇私有化?

  首先解釋一下何謂私有化。私有化是指上市公司得到要約人全面收購其股東持有的股份,並取消其在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不少讀者可能會有疑惑,要令公司成功上市不易,大股東為何會提出私有化,主動放棄公司的上市地位?
 
  要明白這個問題,就必須從大股東的角度出發,分析私有化對他們的好處。私有化的公司一般都會有些共通點,例如股價持續低迷以及整體缺乏成交。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來說,維持上市地位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但如果公司股價低迷又缺乏成交,要再融資就相對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為甚麼要花費額外成本維持上市地位?畢竟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不菲,每年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港元。
 
  當然,私有化往往並非單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大股東甚至有可能從中獲利。試想一下,一家上市公司股價低迷,不代表她的業績一定不好,也不代表她沒有優質資產,可能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未有被投資者發掘出來,而公司的「底蘊」只有大股東最清楚,因此當一家上市公司被市場嚴重低估,往往就是大股東出手的時候。至於大股東在私有化中可以獲利多少,則取決於公司的資產價值、現時的股價以及大股東準備提出的收購價。舉例來說,如果公司淨資產的價值是20億元,而市值只有5億元,大股東自然有動機提出私有化。如果以溢價30%提出收購小股東持有的25%股份(約需1.6億元),一旦私有化獲通過,大股東帳面可以獲利約3.4億元,可謂非常吸引。
 
  如果從小股東的角度出發,私有化究竟是好是壞?這很大程度取決於大股東出手是否慷慨,具體而言是大股東在其收購方案中提出的溢價(即高於現時股價的幅度)。從過往的私有化案例顯示,大股東在收購方案中均會提出不同程度的溢價,這是可以理解的,除非大股東的收購價具有吸引力,否則小股東不會支持收購方案。
 
  那麼,怎樣的溢價才算合理?一般私有化的門檻愈高,收購的溢價亦會隨之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私有化的門檻是比較高的。根據《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私有化最少要得到75%出席股東大會及投票的無利害關係股東贊成,以及不得超過10%無利害關係股東反對。過往有不少上市公司曾多次提出私有化均被否決,足見私有化並非大股東有足夠財力就可以單方面決定的事情,小股東在過程中絕對舉足輕重。因此,要成功私有化,必須提出一個讓大股東和小股東均滿意的方案。《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 鄧浩然》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人生有很多苦痛的經歷,但我不甘心去白受這些苦,要從中「獲利」,去學習,令苦變得有價值,再跟其他人分享► 即睇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 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選購五星級酒店御用海鮮!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購物滿額即送免費禮品

etnet榮獲2024-2025年度「數碼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三項金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關稅戰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5

北上食買玩

Wonder in Art

理財秘笈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

照顧者 情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