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後不久,因「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言論引發中國強烈不滿。由於言論觸碰中國對台立場底線,中方隨即祭出多項反制措施,包括限制赴日旅遊、禁止進口水產及封殺日本電影。
「限日令」對旅遊業的打擊最為明顯。中國外交部與文化和旅遊部相繼發布赴日旅行警示,稱日本治安不靖、政治言論挑釁,建議國民避免前往日本。據報,多達50萬張中國赴日機票已被退票。
這波旅遊斷流對日本觀光業的衝擊,遠超2012年釣魚台國有化風波。根據日本觀光廳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國旅客訪日人次達820萬,佔總訪日人數23%,若加上香港,比例更達29%。相比之下,2012年全年僅為142萬人次,佔比僅17%。
不僅人數眾多,中國旅客支出亦具關鍵影響力。今年前三季,中國旅客在日消費達1.64萬億日圓(約104億美元),按年上升27%,消費能力遠高於其他國家及地區。
兩國至今尚未就外交分歧展開積極協商,預期今年第4季至明年第1季,中國旅客赴日人數將大幅下降,首當其衝的行業包括:零售百貨、免稅店、酒店、旅行社與餐飲業,短期內恐跑輸日經指數。若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或將重演2012年中國國內掀起的抵制日貨風潮,對來自中國市場收入佔比較多的日本企業,料會受到較大影響,當中包括電器、汽車、機械等產業。
不過需注意的是,訪日旅客消費僅佔日本GDP約2.5%,即使中國旅客大幅減少,料對日本GDP影響估計僅為0.2%至0.3%。因此,雖然觀光與零售業短期受創,但對整體經濟與股市影響仍屬有限,故「限日令」對日股衝擊料暫時只集中在個別行業。
地緣政治風險已成常態。即便中美近期關係稍有緩和,中日間的突發緊張亦提醒投資者:「黑天鵝」不再稀有,地緣風險正在成為資產配置中不可忽視的變數。根據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自2022年以來,大部分時間風險水準高於近30年平均,顯示全球局勢持續動盪。《東亞銀行投資策略師 吳永強》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交所推每周股票期權新選擇,若能新增一隻作每周股票期權標的,您會選擇哪一隻?► 立即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