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今年投資市場經歷過不少因地緣政治而引發的震盪,整體股市也錄得強勁升幅。市場估值愈趨高企的情況下,過去夏季相對偏軟、冬季相對強勢的傳統,今年或許未必延續。準退休投資者首以穩定為重,利用萬聖節指標(Halloween Indicator)入市的萬聖節策略並非首選。
萬聖節策略是一種捕捉投資時機的投資策略。投資者一般相信夏季市況較為淡靜,故有「Sell in May and go away」(5月賣出並退出市場)之說,待冬季重新入市再衝刺。從往績看來,若果將一年分成兩半,第一個半年是夏季(每年的5月至10月),第二個半年為冬季(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4月),冬季的投資回報也往往好過夏季回報。故若以此作為入市時機的指標,投資者在夏季來臨時賣出股票離場,直到萬聖節結束,然後在萬聖節之後重新投資股市,便可爭取較佳表現。此策略被稱為萬聖節策略。
根據彭博數據,筆者認為過去20年萬聖節效應是相當明顯的。若比較過去20年夏季期間回報(由5月1日至10月31日)和冬季期間回報(由11月1日至4月30日),無論是MSCI世界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香港恆生指數和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冬季期間平均回報亦較佳。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冬季期間平均回報為7.2%,夏季僅為2.7%。上證綜指的冬夏季回報差距更大,冬季期間平均回報為10.8%,夏季僅為2.3%。
| 夏季期間 (5月1日至10月31日) | 冬季期間 (11月1日至4月30日) | |
| MSCI世界指數 | 2.7% | 7.2% |
| 標普500指數 | 3.9% | 7.1% |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 6.0% | 7.7% |
| 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 | 2.3% | 7.6% |
| 恆生指數 | 2.5% | 5.6% |
| 上證綜合指數 | 2.3% | 10.8% |
假設在20年前(2005年5月1日起)擁有一筆資金,利用「萬聖節指標」的入市策略投資,即要等到2005年11月1日買入,到翌年4月30日沽出,等到2006年11月1日才再度買入,逐年機動化地滾存資金,直至2025年4月30日,這筆資金在上述各個市場皆錄得可觀回報。反觀若資金選擇在夏季(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滾存,回報則非常失色,甚至錄得虧損。
*買入並持有更理想*
雖然萬聖節策略往績理想,筆者認為此策略並非準退休者的首選策略。隨著投資年期愈來愈短,投資者應以穩定為重,而萬聖節策略要求投資者沽出持倉半年,再投入資金半年,不能一勞永逸。而事實上,雖說各冬季期間回報較夏季回報較佳,但倘若夏季回報是正數的話,投資者沽出持倉,也錯失了該段時間的升幅。下表包含了自2005年5月1日持有20年的累積回報,顯示除了亞洲股市外,各個市場的買入並持有20年的回報皆比僅於冬季持有佳。
| 只投資夏季期間 (5月1日 至10月31日) 回報 | 只投資冬季期間 (11月1日至4月30日) 回報 | 由2005年5月1日 買入持有, 一直至 2025年4月30日 | |
| MSCI世界指數 | 11% | 266% | 435% |
| 標普500指數 | 29% | 253% | 610% |
| 納斯達克 綜合指數 | 87% | 279% | 1021% |
| MSCI亞洲 (日本除外) 指數 | 32% | 423% | 320% |
| 恆生指數 | 40% | 142% | 147% |
| 上證綜合指數 | -47% | 290% | 342% |
《永明資產管理高級投資策略師 香敏華》
*《環富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環富通》立場,《環富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照顧者專欄作家: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別人肯定他的付出,及認同他的情緒!分享照顧患認知障礙症長者心得►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