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5月初資金流入港元、觸發聯匯制度下「強方兌換保證」後,近日港元銀行同業拆息明顯下調、港元匯率有所回軟,這是聯匯制度下可以預期的自然調節。市場和公眾對此現象以及港元匯率和利率未來走向較為關心,我借此文談談金管局的觀察和看法。
先談談港元匯率。5月初,在三個交易日內的香港和外圍市場交易時段,港元先後四次觸發聯繫匯率制度下7.75港元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按機制從市場買入共167億美元、賣出1294億港元。
回顧此前幾個月,港元兌美元持續走強,逐步接近「強方兌換保證」水平。主因之一是本港資本市場活動升溫,特別是南向股票通持續錄得淨流入。截至4月底,恒生指數較年初上升約10%,科技指數升幅更達14%。在此期間,恒生指數主板每日平均成交達2500億,並有多隻新股上市或在籌備過程當中。此外,今年不少上市公司集中在5月至6月派發股息,部分公司從市場上先行籌措港元。這些因素都帶動港元在近月走強。
踏入4月,美國關稅措施引發環球金融市場震盪,美元匯率大幅波動。5月初多隻亞洲區內貨幣兌美元曾大幅上漲,新台幣在兩個交易日兌美元大幅升值約10%、韓圜升值超過3%、馬來令吉超過2%等。美元貶值,此前長倉美元的外匯交易大量平倉,這股情緒亦蔓延至港元,加上近月資本市場趨旺(例如股票市場氣氛轉好、大型新股集資活動頻繁、上市公司年中派股息等),帶動港元需求,港元匯率走強至7.75,並觸發「強方兌換保證」。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輪首兩天觸發「強方兌換保證」的單日金額比以往大,根據我們對本港和外圍的密切監察,港元貨幣市場依然運作有序。
*未來港匯和港息走勢仍存在較多變數*
港元拆息方面,金管局按聯繫機制向市場注入1294億元後,銀行體系港元總結餘從此前約450億元,數天間急增近4倍至約1740億元。港元流動性在短期內變得非常充裕,銀行間短期拆息顯著拉低,如一個月拆息從4月平均約3.65%大幅下降至今天的0.96%,隔夜息率從4月平均約3.41%降至今天的0.03%。這種息率變化基本上反映了聯匯機制下的正常市場行為和反應。客觀效果是,一些跟拆息掛勾的利率,包括按揭利率,亦有所下調。視乎企業或個人在銀行存款和貸款的實際情況,息率下降的影響各異,但純粹從宏觀經濟角度看,較低的息率有利於目前香港的整體經濟環境。
未來一段時間港匯和港息的走勢,仍存在較多的變數。總結餘上升近4倍,港元利率,特別是較短期限的息率,因市場流動性充裕而下行並明顯低於美息,較長期限的息率亦被拉低。港美息差擴闊,增加了買美元套息的誘因,力度視乎市場對套息風險的胃納,但已經足以令港匯從5月初7.75兌一美元回軟至今天的偏弱方的7.82水平。
*若資金續供過於求,套息交易會令港滙走弱,拆息將回升*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拆息整體上趨近美元息率,亦同時受本地市場港元資金供求影響。以目前的供求情況而言,由於港元資金供應在總結餘大幅上升後變得甚為充裕,變數主要在於需求方面。一些比較確定、可預見的資金需求包括新股集資活動、5月至6月的股票派息高峰期、半年結等季節性因素;而比較不確定的因素,包括美聯儲貨幣政策和美息走向、股票投資市場氣氛、外圍金融市場及環球資金流向等。如果資金持續處於供過於求的情況,套息交易的市場力量會令港元匯率走弱,港元拆息將會回升,甚至可能會返回趨近美元息率的水平。至於這個過程需要多長、市場力量的速度和力度,一如前言,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畢竟,港美息差、資本市場活動及其他季節性因素疊加,相對的牽扯力度以及在不同時間節點的效應,都會左右港元供求關係,進而影響港元匯率和利率走向。
*低利率環境未必持續,置業及投資要管理好風險*
總括而言,港美息差加上市場對港元的供求關係,會通過聯繫匯率制度的自動利率調節機制,導致港元走強或走弱,甚至觸發「強方兌換保證」或「弱方兌換保證」,這些都是聯繫匯率制度的設計所在和行之有效的正常運作。
當前全球貿易和經濟前景甚不明朗,環球金融市場頗為波動、資金流向變化頻繁,影響著香港資本、匯率及利率市場。因應上述港元資金供求因素的種種變動,目前的低利率環境未必持續,市民在作出置業、投資或借貸決定時,需充分考慮港元可能進一步回軟、港息可能回升等的各種可能性,並管理好相關風險。金管局會繼續密切監察市場變化,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
2025年5月20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你點睇?】中美經貿會談獲實質進展,雙方發佈聯合聲明並互降關稅。你對接下來的磋商是否有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