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至,霎眼間2025年走過了三分之一。對工業界而言,今年充滿挑戰和機遇。根據國家公布的整體數據,第一季度有不錯的成績。然而,當美國特朗普總統發起關稅戰,震動全球,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和朝令夕改,使中港兩地的廠商無所適從。縱然中美因狂人總統而貿易脫勾,這種局面將不會持續太久。美國採取「傷人八百,自傷一千」的激進行為,不僅令美國貿易夥伴大失預算,美國本土更一片混亂,猶如禁運的關稅政策帶來的後遺症將陸續湧現。
首先,美國本土進口商面臨困境,陸續運抵美國的貨物亦面臨徵收關稅或滯留的困境。預計此期間,將會出現供應斷鏈、訴訟,甚至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的負面新聞。隨後的通脹和物資短缺問題,必將直接影響美國本土經濟和民生。
筆者認為,關稅戰、貿易戰必然重挫環球經濟,短期痛楚和困難無可避免,但「危」中必有「機」,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特朗普的關稅戰,利用本身強大的影響力,迫使各國靠邊站,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令欠缺話語權的國家屈服。但傳統歐洲盟友和地緣政治中立國家亦會看在眼裏,有「伴君如伴虎」之感,將改變自俄烏戰爭以來的歐美關係。
二)關稅戰是貿易戰的延續篇。中國作為美國終極針對的國家,已建立起強大的經濟基礎,無論是科技創新、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已達到前沿水平,加上穩定的政治體制,並從整體角度維護國家安全,此次關稅戰的衝擊,正是國家實現跨越性的調整和進步的動力。外來的制裁和脅迫,將進一步推進在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前沿科技等的發展步伐。
三)以往中國出口頗依賴歐美市場。自地緣政治風險出現,國家已陸續開拓新市場,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非合作、東盟契機等。此次關稅衝擊,將促使國家全力發展新賽道,加強上述新盟友多邊經貿關係。
四)作為全球人口大國,14億人的市場不僅成為國家經濟的定海神針,還可開放給全球的友好國家。國家多年來輸出基建技術、協助發展中國家的民生和經濟。相信在「十五五」規劃中,可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
國家對於美國的單邊和霸權主義,利用脅迫來打壓別國以獲取利益的目的,已明確表示「不會跪低」。關稅戰必然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誠然,企業面對大環境經濟困難,最重要是保持鎮定,並憑著自身優勢,積極部署,迎接新秩序和機遇。
早前,筆者出席香港工業總會與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理事會晚宴。與會者對千億財赤和關稅戰影響十分關注。陳司長就《財政預算案2025-26》分享各項工業相關政策,並強調政府的優先要務涵蓋四大範疇:促進創新科技發展、推進北部都會區項目、加強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角色,以及維持公共財政穩健。
值得一提,在討論「三個中心、一個高地」(即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策略時,陳茂波重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計劃完善股票市場、發展黃金及大宗商品市場,以及為基金和單一家族辦公室推出稅務優惠。而司長亦介紹了政府在創新科技以及吸引人才和資本方面的措施,冀望香港的金融環境能加速向高質量發展。
香港企業應加快進行升級增值的計劃,如因應東盟地區的發展潛力,積極研究就設立東南亞生產線和供應鏈進行的可行性;內部系統流程全面調整規劃,配合公司未來的新方向;以及不斷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項目等。期望香港工業界以創新思維,革新變舊,同心協力砥礪前行,迎接新機遇。《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