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進步和基建需求的同步推動,基建板塊正迎來全新機遇。其中歐洲公用事業板塊的估值顯著低於美國,並受益於政府支持的人工智能和能源獨立計劃,成為投資者分散風險的理想選擇。
*估值與政策支持推動*
於截止今年3月的一年,美國公用事業板塊的市盈率上升約17%,而歐洲僅上升3%,目前歐洲公用事業的P/E比率比美國低31%,折讓幅度為長期平均的兩倍以上。此外,歐洲公用事業的股息收益率比美國高出220個基點,顯示其價值投資吸引力。
在政策層面,歐盟推出一系列基建支持計劃,包括2025年啟動的「AI工廠倡議」,目標是建立大型人工智能模型訓練中心等,這些政策有望改善基建企業收入,並為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數據中心需求帶來增長*
至於行業機遇上,AI和數據化進程的加快推動了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尤其是最新一代GPU技術的高密度算力需求,進一步刺激了電力消耗的急劇上升。盡管數據中心建設目前集中於美國,但歐洲市場仍具巨大潛力。
而受惠於歐洲數據中心的增長,將帶來三大收入機會,一、電力需求提升,為公用事業公司帶來穩定收入;二、可再生能源投資加速,促進電網現代化與能源儲存技術發展;三、新基建項目啟動,包括電力傳輸網絡擴建及變電站升級。
根據麥肯錫研究,未來數年歐洲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顯著上升,為投資於可再生能源和先進電網技術的公司帶來可觀回報。
*北歐國家具競爭優勢*
至於地理上,北歐地區寒冷的氣候顯著降低了數據中心的冷卻成本,冷卻能耗通常佔總能耗的40%。這一運營成本優勢使其成為數據中心投資的理想地區。
在基建連接方面,北歐擁有強大的光纖基礎設施,靠近歐洲主要市場及海底電纜登陸站。例如,瑞典的「Node Pole」地區吸引多家美國科技巨頭投資。此外,挪威的電力價格則比歐盟平均低50%,並幾乎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
總結而言,環球基建的投資市場充滿機會,好像技術與基建升級的交滙點為歐洲基建板塊帶來了強勁的增長動力,投資者可透過環球基建基金去捕捉相關投資機遇。《BNY投資管理香港零售分銷業務主管 高韋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