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完還未回過神來,發覺港美股短期表現已經悄悄回暖,當然筆者假期亦沒有特別休息,該研究的研究。過去的兩周相當重要,以往稱為MAAMG的微軟、蘋果、亞馬遜、Meta、谷歌都已公布完季績,對於筆者梳理下一階段的投資部署帶來一定養分。
先談谷歌,財務的角度,似乎並無特別質疑之處,但細品管理層的部分言論,確有辣味。一季度的營收、淨利潤、經營利潤率均不同程度地超預期,並透露今年的資本開支亦維持早前的目標,AI應用方面,集成於谷歌搜索的AI Overviews月活使用者超15億;Gemini大模型集成於谷歌15款產品上,已擁有5億使用者。另外,該公司亦表示,內部運用方面超過30%的代碼檢入採用了人工智慧推薦的解決方案,顯著提高了編碼效率。然而,在廣告方面,對於2025年的看法,該公司的說法偏向審慎,指出,最低豁免標準的調整顯然會在2025年給廣告業務帶來一定阻力,主要來自亞太地區的零售商。筆者認為,這是投資者最憂慮之處,畢竟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面對因關稅戰而轉弱的經濟環境,不排除各行各業收縮資本開支,對谷歌的短期收入增長會帶來較大衝擊,另外,反壟斷官司對於谷歌的最終影響難以評估,雖然現時預測估值算是美股七俠中偏低的那位,但每股盈利仍有下修的可能,那麼估值也不排除下修。
蘋果,算是苦味感明顯的那間。雖然今年自然年一季度的業績超預期,敘事方面都是受服務和iPhone增長推動,但對於今年自然年二季度指引保守,該公司預計收入同比增長低至中單位數,符合市場預期,但未提供各業務板塊的增長展望,反映其對宏觀、消費者支出、貿易與App Store監管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同時,第二季將產生9億美元的美國產品關稅成本,潛在的關稅壓力與毛利率下行風險,業績後看股價表現依然沒有跟隨大市反彈就可見一斑了,筆者認為該次業績是季節性影響最低的iPhone收入季度,後續毛利壓力或加劇,因此先觀望才是最好。
亞馬遜,筆者認為酸味重。整體自然年一季度的業績優於預期,特別是亞馬遜雲端服務(AWS)與廣告增長強勁,期內AWS為主要增長亮點,收入同比增長17%,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8%。期內線上商店、第三方賣家服務、訂閱業務、實體門店均實現5至9%的溫和增長。然而,第二季的指引穩健但獲利率略低於預期,特別是,業績會上,有投資者問為何AWS增速一般,而競爭對手(暗指微軟Azure)卻表現強勁,亞馬遜的回答是之前已提及收入不穩定的情況,加上企業客戶的銷售周期較長,而且在技術基礎設施方面的基數明顯大於其他公司。筆者認為,亞馬遜的雲增速不乏關注者,但此次的回答感覺未能令人滿意,反而是充滿酸溜溜的味道,猜測可能是更多對於宏觀經濟不確定的時候,機會成本的考量對於亞馬遜來說才至關重要。
微軟公布季績後的股價大漲表現讓市場意外,但回顧業績會內容感覺回甘。整體來說,2025年自然年第一季的業績全面超預期,Azure業務與AI業務強勁增長,Copilot使用者同比增長逾3倍,新增付費席位創新高,使用Copilot Studio的企業已超23萬家,不排除成AI爆款級應用,資本開支持續高投入,長期增長前景持續看好。早前市場看淡的因素在於Azure與Open AI解綁後收入增速的放緩,然而,筆者聽聞微軟不排除有更多的GPU可以用來做商業化和GPU租賃了,即提升變現的能力,這次業績會後股價大漲除了本身算美股七俠之中估值具補漲的那一位之外,就是市場看中微軟有望受益OpenAI的推理業務帶來收入的提升,或許上個季度只是剛剛開始反映。
最後的甜留給Meta吧,實在超出市場預期太多。整體來說,上個季度業績強勁,營收與每股盈利超預期,業務方面,廣告、電商、消息服務持續發力,Meta AI與WhatsApp用戶增長顯著。最難得的是,對於第二季的指引,營收指引區間為425至455億美元,區間上限高於市場預期,而且資本開支竟然上調。但有市場聲音指出,關稅戰的影響,或許因廣告客戶的周期不同,或會最快顯現在三季度影響廣告收入,因此,即使短期看似見底的走勢,仍要小心部署,特別值得觀察的是,如何評估Meta在持續進行AI與Reality Labs投資的情況下,其每股收益增長的可持續性,現時,從第一季的運營表現上,如WhatsApp全球MAU超30億;Meta AI月活接近10億,獨立App已上線;Family of Apps EBIT獲利率達52%等,均有正面的反饋,但短期內仍需留意宏觀經濟的變化對其業務的影響。《復星國際資產管理投資經理 李曉翀》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