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大規模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巨震,不僅威脅環球經濟增長,更可能加速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衰退。這場關稅危機對國際貿易體系的衝擊,或將改寫全球金融格局,推動「去美元化」進程加速。
*關稅政策的震撼波*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關稅,並於4月5日生效。隨後,針對57個國家、地區及貿易集團的特定關稅於4月9日開始實施。其中中國面臨的關稅率最為嚴苛,初始稅率達104%,後進一步提高至145%。中國亦迅速反擊,對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先後提高至34%、84%及125%。
市場反應劇烈,美國股市遭遇史上最嚴重的兩日跌幅,蒸發了6.6萬億美元市值。全球股市同步暴跌,曾三日內抹去約10萬億美元。債券市場亦陷入混亂,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急升,或反映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心動搖。美元兌主要貨幣全面走軟,美匯指數上星期五(11日)曾經跌至99的總統大選以來新低,同時美債收益率上升,顯示外資正從美國市場撤離--一個不尋常的信號。
*對美國經濟的負面衝擊*
稅務基金會估計,這些關稅措施將導致美國GDP減少0.8%至1.0%,平均每戶家庭每年負擔增加約1300至2100美元。通脹壓力也將上升,專家預測核心PCE通脹率可能上升0.5至2.2個百分點。摩根大通已將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調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警告,若美國普遍加徵10%關稅並遭到報復,全球GDP或將在2026年前減少約0.5%。
*美元儲備貨幣地位面臨挑戰*
Foreign Affairs雜誌引述學者專家認為,特朗普政府「粗暴、不穩定地將華盛頓的經濟優勢武器化」,正對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構成嚴重威脅。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優勢建立在其流動性、記賬單位角色及可靠的價值儲存功能之上,而關稅政策正動搖這些基礎。 許多人認為,雖然短期內不會出現美元快速、大規模的「去美元化」現象,但長期看來,美元主導地位的逐步削弱風險正在增加。
布朗大學經濟學教授Şebnem Kalemli-Ozcan警告,這些關稅「將導致失業並危及美元的去美元化」。美元兌主要貨幣的走弱被視為信心流失的跡象,可能進一步削弱其儲備貨幣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元走弱與美債收益率上升同時出現的異常現象,顯示全球正逐漸遠離美國資本市場。雖然特朗普曾警告金磚國家不要試圖取代美元,否則將面臨100%關稅報復,但分析師認為,金磚國家正準備「重大嘗試,脫離美元的中心地位」。中國已逐步減持美國國債,增加黃金儲備,顯示多元化儲備的長期戰略意圖。
*日圓崛起成避險首選*
在美元地位面臨挑戰的環境下,日圓作為避險貨幣或成為具吸引力的貨幣。隨著聯儲局降息預期增強,美日利差可能收窄,減少套息交易對日圓的壓制。日本對全球貿易的依賴度比較國際平均數為低(45.6%,2023),使其受貿易摩擦影響相對較小,增強了避險屬性。同時,日本央行可能在2025年加息兩次,而聯儲局則進入降息周期,這種政策分化將支撐日圓持續升值。日圓兌美元已由160的低點回升,2025年可能進入升值周期。
更重要的是,日圓與人民幣的聯動性強,若人民幣因關稅壓力貶值,可能進一步推升日圓。最近數據顯示,日本經濟表現韌性十足,工業生產四個月來首次上升,零售銷售趨勢支持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各項數據如薪金、消費、通脹等均支持日圓在今年續升。
總括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戰對全球經濟構成嚴重威脅,並可能加速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衰退。若美元地位持續受到侵蝕,可能導致美國政府借貸成本上升,國際經濟影響力減弱,以及貨幣市場波動性增加。同時,可能促使全球貨幣體系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其他貨幣的使用頻率上升,美國作為外國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進一步削弱美元。在這種環境下,日圓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或將日益突出,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風港首選。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政策發展,適時調整投資策略,做好應對市場波動的準備。《大新銀行投資管理服務處投資主管 陳建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