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早前宣布達成初步協議,對於港股而言屬於利好。惟中美貿易局勢緩和,中國政府短期再推出刺激經濟措施的逼切性降低,加上多隻大型重磅藍籌科技股乏力,限制港股向上突破。上周恒生指數下跌368點或1.5%,收報23916點。展望本周,7月9日(周三)為美國與大部分國家延長對等關稅之最後限期,會否達成更多貿易協議,將影響環球股市投資氣氛,料恒指會於23500點至24500點之間波動。
近期中東局勢降溫、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避險情緒消退,疊加特朗普減稅方案和市場對美國聯儲局減息預期上升,導致美匯指數一度跌破97水平,創逾3年新低。美元走弱,利好黃金、白銀和銅等貴金屬價格。
基於銅具備非常良好的導電性和延伸性,以及耐磨、抗腐蝕,一直被廣泛用於各行各業,包括但不限於建築、交通、能源和醫療等。近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一日千里,催生數據中心數目出現井噴式增長,而數據中心之電力傳輸系統、冷卻系統及電子設備需要大量用到銅,成為銅需求最強增長動力之一。
根據國際能源署於6月最新發表的《2025年全球關鍵礦產展望》,預計到2035年,全球銅需求將增長至3300萬噸,並於2050年達到3700萬噸。《展望》又提到,到2030年,預計每年用於數據中心的銅將介乎25萬噸到55萬噸,相當於全球銅需求的1%至2%之間。
另一方面,自特朗普上任以來,多次威脅對進口美國的銅加徵關稅,以重振國內製造業,此舉已導致美國貿易商今年大規模囤積銅。與此同時,潛在關稅壓力造成海外銅庫存持續下降,引發區域性供應短缺風險。截至7月4日,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以及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之銅庫存已跌至今年最低位,除美國地區庫存上升外,中國和英國的庫存雙雙下滑,反映出潛在關稅對於銅供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考慮到上述三大因素,包括人工智能應用普及化、關稅威脅和美元走弱,形成銅價易升難跌,料下半年大有機會重上每噸10000美元,甚至創今年新高。投資者可以部署垂直整合銅生產商中國有色礦業(01258)。由於銅價今年呈上升勢頭,料對銅生產商收入和利潤均產生正面影響。策略上,可待股價回到7元水平附近收集,上望8元,跌穿6.3元止蝕。《俊賢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何啟俊》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